汉.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王(指九江王英布)见之。随何曰:‘……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
形容在音乐演奏中,有时没有声音,却胜过有声音的艺术效果。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郭小川《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代序”》:“在无论什么样的打击和压迫下,他也要永
同“螗臂扼辙”。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斗促织》:“螗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同“舟中敌国”。《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诚沦犯上之迹,敌国起于同舟,况又疏于此者也?”见“同舟敌国”。【词语敌国同舟】 成语:敌国同舟汉语大词典:敌国同舟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
其他送给盗贼粮食和兵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做了危害自己人的事情。《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也。”△贬义。多用于指处事失当方面。 →是非不分 ↔敌我分明。也作“赍粮藉寇”、“借寇兵
源见“东郭履”。形容处境窘迫。明王世贞《杜员外述贬》诗:“雪压履下趾,风欺衣前肘。”
源见“王尊叱驭”。借指勇战艰险。元王士熙《行路难》诗之二:“汉使叱驭九折坂,将军横旗下牂牁。”
同“门可罗雀”。宋程俱《穷居苦雨》诗:“门前罗雀非吾病,灶底生蛙不世穷。”
同“还珠”。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