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寸

方寸

源见“方寸地”。指心,脑海。刘知幾《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亦引申指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唐刘商《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方寸”指的是 “心”。如 “方寸不乱”,即言心不慌乱。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俗语云: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庶 ( 徐庶) 辞先主 ( 刘备) 而指其心曰:‘……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徐庶母亲被曹操捉走,故徐庶指着心对刘备说 “方寸乱矣”。晋·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亦有此语: “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辞。”

为什么 “心”谓之 “方寸”?

古人认为, “心”处胸中方寸之间,故谓 “心”为 “方寸”。“方寸”亦可与 “心”连言,如: 唐·贾岛 《易水怀古》“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清·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那将方寸心,愁水复愁旱”等即是。

以 “方寸”代 “心”,这是一种以处所代本体的借代修辞方法。又如: 杭州龙井产的绿茶谓之 “龙井”,贵州茅台镇生产的白酒谓之 “茅台”,都是这种借代的手法,说出产地即知所指何物。如言 “白云黄鹤的地方”,则又加进了典故传说,指代的是 “武汉”了。


【词语方寸】   汉语词典:方寸

猜你喜欢

  •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见“远火不救近火”。鲁迅《呐喊·端午节》:“收版权税又半年六月没消息,~,谁耐烦。”【词语远水救不得近火】  成语:远水救不得近火汉语大词典:远水救不得近火

  • 画眉京兆

    源见“张敞画眉”。本指汉张敞。敞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妻画眉闻名,故称。后多借指夫婿。宋张孝祥《丑奴儿》词之六:“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词语画眉京兆】  成语:画眉京

  • 叩唾壶歌

    同“唾壶击缺”。宋陆游《遣兴》诗:“懑拈如意舞,狂叩唾壶歌。”

  • 同舟共命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并列 比喻境遇相同,利害一致。《

  • 殷鉴不远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指殷商;夏后,指夏桀,夏桀荒淫暴虐,为商汤所灭。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便是一面镜子。这也就是说,殷商的后

  • 赤子之心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后以赤子之心喻指人的心地纯洁、善良。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眼见得

  • 竹西歌吹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是杜牧诗之名篇。后因此诗中有“竹西”“歌吹”之词,故扬州筑有“竹西亭”,

  • 则效

    《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后以“则效”谓效法。《汉书.刘向传》:“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以则效先帝之所行。”【词语则效】   汉语大词典:则效

  • 青缃

    同“青箱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缃末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中垒父子,奕叶青缃。”【词语青缃】   汉语大词典:青缃

  • 蜗角蚊睫

    源见“蛮触交争”、“蚊睫”。蜗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极为狭小的境地。北周庾信《小园赋》:“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并列 蜗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极为狭小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