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谓目光敏锐,观察细致,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如果有人禀告大王,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那么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通过这个例子,他揭示了当时诸侯不是不能实行仁政,而是不愿实行仁政。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足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句】:

艺文类聚》17《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战国·商鞅《商君书·弱民》:“今离娄见秋毫之末,不能明目易人。”


述宾 明,清楚,敏锐。秋毫,比喻极微小的事物。比喻能目光锐利、能洞察一切事物。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好在皇上圣明,~。”△褒义。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观察的认识。→一叶知秋 洞若观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混淆黑白 泾渭不分熟视无睹


【词语明察秋毫】  成语:明察秋毫汉语词典:明察秋毫

猜你喜欢

  • 辞达而已矣

    文辞足以表达意思便罢了。 意谓为文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明.方孝孺《与舒君书》:“文者,辞达而已矣。然辞岂易达哉!”清.袁枚《与程蕺园书》:“考据之形而

  • 游子线

    源见“寸草春晖”。比喻母爱。明何景明《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老莱衣。”

  • 抱璞号空山

    同“抱玉泣血”。宋苏轼《梦中作寄朱行中》诗:“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 典午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文)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典”意同“司”,十二生肖“午”是马,谯周用“典午”为隐语

  • 浔阳司马

    源见“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也借指身处逆境的人。宋晁补之《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词:“赖得多愁、浔阳司马,当时不在绮筵前。”

  • 见微知著

    从微兆中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向。宋代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连动 觉察事物的细小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语本《易经·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 桃根曲

    同“桃叶歌”。宋钱惟演《公子》诗:“歌翻南国《桃根曲》,马过章台杏叶鞯。”

  • 悬屏画雀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婿。清蒲松龄《四月代人遣侄女再醮启》:“雅堪披幔以牵丝……敢曰悬屏而画雀。”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源见“星火燎原”。谓比喻微小而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可发展壮大,有大前途。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

  • 隐居以求其志

    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愿。 这是古人生逢乱世所采取的一种全身远害的态度。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或隐居以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