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朱衣点头

朱衣点头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曰:“欧阳公(宋欧阳修)知贡举(主持贡院举试)日,每阅卷,座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即凡是朱衣人点头的,都是合格的文章)。始疑侍吏,及回视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因有‘唯愿朱衣一点头’之句。”(按:今本赵令畤《侯鲭录》无此文)

又见《佩文韵府》卷五“朱衣”下引《侯鲭录》。

宋朝时候,欧阳修主持贡院科举考试。每逢阅卷时,总觉得背后有一个身穿红衣裳的人,不时地点头表示称赞文章作得好,而凡是被朱衣人点头的文卷,竟都能合意入选。开始,他疑惑是陪考的官吏在旁边左右,回头一看却一个人也没有。

后因称主考官为“朱衣使者”,以“朱衣点头”、“朱衣点额”用为科举中选的典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这里反用“朱衣点头”的典故。说明鲜于同秀才所谓“才高数奇”,“志大命薄”。这是作者唯心主义宿命论思想的表露。又《古今小说》卷十一:“旧年曾作登科客,今日还期暗点头。”


主谓 科举中选。语本明·陈耀文《天中记》卷38引宋·赵令畤《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明·徐渭《女状元》2出:“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褒义。用于科举方面。也作“朱衣点额”。


【词语朱衣点头】  成语:朱衣点头汉语词典:朱衣点头

猜你喜欢

  • 食蛤梨

    《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至于蒙穀之上,见一士人迎风而舞。士人“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卢与之语,谓自己“穷观于六合之外”,表示愿与士人为友。士人不屑

  • 效矉

    同“效颦”。矉,通颦。唐李白《效古诗》之一:“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矉。”清宋荦《漫堂说诗》六:“初唐之《长安古意》、《帝京篇》,已属陈言,无须效矉。”【词语效矉】   汉语大词典:效矉

  • 笔可生花

    源见“梦笔生花”。谓文章高妙。清蒲松龄《为螽斯与孙咸吉启》:“万卷书开,心能成锦;三冬霜尽,笔可生花。”

  • 射南山虎

    同“射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 拂须

    《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谁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排挤,构陷)日深。”宋丁谓,字谓之,长

  • 紫荆兄弟

    源见“田家荆合”。比喻兄弟和睦。明高明《丁酉二月二日访仲仁仲远仲刚贤昆季别后赋诗以谢》诗:“玉树郎君宜采服,紫荆兄弟正青年。”

  • 辞犊

    同“罢官还犊”。明王思任《山阴念生王侯去思碑记》:“而悬鱼辞犊,茹蘗饮冰,则又侯之大本大根,衾影自动,而清畏人知者矣。”

  • 颡泚

    《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泚泚然出于额也。”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明陶宗仪《辍耕录.隆友道》

  • 馁鬼

    同“馁而之鬼”。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若敖之馁鬼。”【词语馁鬼】   汉语大词典:馁鬼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哲:聪明。 意谓通达事理,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己。语出《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宋.王安石《答手诏令就职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