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杜邮之戮

杜邮之戮

史记.白起列传》:“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迁为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遂自杀。”

秦将白起与应侯范睢有隙,因受到范睢的搏陷,免为士卒,贬谪放逐到阴密。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派使臣赐剑令其自裁。白起被逼遂自杀。后因以“杜邮之戮”用为大将被谗蒙冤而死的典故。

后汉书.傅燮列传》:“夫孝子疑於屡至(见“投杼”),市虎成於三夫(见“三人见虎”)。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杜邮之戮矣。”


偏正 杜邮,地名。指忠臣无辜被杀。语本《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后汉书·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矣。”△多用于杀害方面。


【词语杜邮之戮】  成语:杜邮之戮汉语词典:杜邮之戮

猜你喜欢

  • 其谁曰不然

    其:副词。表推测,估计。 有谁说不是这样?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对某种作法的肯定。语出《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唐.梁肃《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而清俭厉俗,明哲保

  • 水平有波,衡正有差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卷一七):“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尺寸虽齐,必有诡。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用规矩准绳者,亦有规矩准绳焉。”用来衡量方圆曲直轻重的工具也是有些微误差的

  • 梁山曲

    旧题汉.蔡邕《琴操》卷下《梁山操》:“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幼少慈仁质孝,在孔子门有令誉。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则(作?),随五土之利,四时惟宜以进甘脆。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泽,雨雪寒冻,旬月

  • 万里看西凉

    《太平广记》卷二六《叶法善》:“开元初,正月望夜,玄宗移仗于上阳宫以观灯。尚方匠毛顺心,结构綵楼三十余间,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锵然成韵。以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似非人力。玄宗大

  • 苏鬼难因

    源见“食玉炊桂”。比喻引见之难。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 五十知天命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说,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即掌握天道之规律。后以“知命之年”指称五十岁年龄。唐.张说《岳州夜坐

  • 漏泄春光

    唐.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原指春光通过柳条之色而泄露,后借指男女私情泄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则怕漏泄春光与乃堂。”述宾 透露春天

  • 荆璞

    同“荆山璞”。晋傅玄《傅子.阙题》:“必得昆山之玉而后宝,则荆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随侯无明月之称。”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词语荆璞】   汉语大词

  • 方策

    方是木板,策是竹简。古代于木板竹简上刻字记事,因此泛称古代典籍为方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方,版也;策,简也。”亦作“方册”。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七:“方册云者,书之于

  • 顾虎头

    源见“长康三绝”。泛指书画神妙之人。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洲。”【词语顾虎头】   汉语大词典:顾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