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

束:捆、扎。捆起来放到高高的阁楼中去。比喻弃置不用或搁下不用。庾翼(305-345年),字稚恭,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庾亮之弟,初为陶侃府参军,迁南郡太守。庾亮死后,代镇武昌,任荆州刺史。晋康帝时庾翼欲率众北伐后赵石虎,上书朝廷,朝议不允,便自行征发兵丁、车马,移屯襄阳,未果病终。庾翼少时就有经纶大略,风仪秀伟,当时杜乂、殷浩并以才名著称于世,庾翼却很看不起杜乂、殷浩,常对人说:“这种人应该捆起来扔到高高的阁楼里去,等到天下太平了,然后再考虑怎么任用他们。”

【出典】:

晋书》卷73《庾翼传》1931页:“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句】:

清·朱彝尊《跋〈大戴礼记〉》:“自小戴之书单行,而《大戴记》遂束之高阁。” 梁启超《变法通议·议科举》:“然则出洋学生中之未尝无才,昭昭然矣。顾乃束之高阁,听其自穷自达,不一过问。”


述补 阁,小楼。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表示不用或不管它。语出《晋书·庾翼传》:“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多用于比喻不用或不管。→庋之高阁 置之不理。也作“庋之高阁”、“束之高屋”、“束置高阁”、“束在高阁”、“置之高阁”、“置诸高阁”。


解释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比喻弃置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京兆杜、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庾翼,字稚恭,东晋著名大臣。庾翼仪态秀伟,年轻时便胸怀经国济世的大略。当时京兆人杜乂、陈郡人殷浩同以才华闻名天下,但庾翼并不重视他们,常对别人说:“这类人应当暂时弃置不用,等到天下太平时,再谈论他们的任职吧。”

庾翼担任太守后,安抚百姓,颇得民心。后来又镇守重镇武昌,由于他年纪很轻,又身居高位担当重任,大家都很关注他,认为他有可能不称职。但庾翼勤劳谦恭,毫不懈怠,军政严明,谋略深远。几年之中,就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一致称赞他的才能。庾翼忠心国家,以收复北方为己任,但在四十一岁时不幸病死。

近义置之不理

例句

那些过时的书籍,早就被我束之高阁了。


【词语束之高阁】  成语:束之高阁汉语词典:束之高阁

猜你喜欢

  • 黄雀衔恩

    源见“黄雀报”。谓受他人恩德。明杨珽《龙膏记.游仙》:“嘘植枯枝,黄雀衔恩非浅。”

  • 曲蘖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蘖。’”旧题汉.孔安国传:“酒醴须曲蘖以成,亦言我须汝以成。”曲蘖,酒母。商王武丁曾将宰相傅说治理朝政的巨大作用比喻为曲蘖

  • 宁成怒

    源见“宁成乳虎”。谓酷吏发怒。清唐孙华《猛虎行》:“横行不畏卞庄来,侧目偏逢宁成怒。”

  • 白驹远志

    源见“白驹空谷”。谓贤人乘白驹远去不仕。借指友人疏远于己。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 重阳落帽

    源见“孟嘉落帽”。咏名士风流洒脱。唐权德舆《腊日龙沙会绝句》:“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词语重阳落帽】  成语:重阳落帽汉语大词典:重阳落帽

  • 三百瓮齑

    宋.赵令畤《侯鲭录》:“东坡曰:‘世传王状元未第时,醉墜汴河,河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何处消散?士有效之,佯醉落水,神亦扶出。士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有三百瓮黄齑无处消散耳!’”王状元酒醉

  • 张汤鼠

    源见“鼠狱”。指老鼠。清陈维崧《氐州第一.鼠对》词:“侠不屠龙,仙难控鹤,仅磔张汤鼠。”

  • 附骥蝇

    源见“蝇随骥尾”。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的人。唐王湾《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林峦甘独往,疵贱苦相仍。敢忘衔花雀,思同附骥蝇。”【词语附骥蝇】   汉语大词典:附骥蝇

  • 驷景

    源见“驷之过隙”。指短暂易逝的光阴。唐孟简《惜分阴》诗:“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骨情方励,偷光思益深。”【词语驷景】   汉语大词典:驷景

  • 明人不做暗事

    谓光明正直的人不做不可告人之事。语出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明人不作暗事。你要得几钱?”元.吴昌龄《张天师》三折:“我为甚先吐了这招承的口词,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西游记》八四回:“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