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猷惜此君”。唐陆希声《阳羡杂咏.苦竹径》:“世上何人怜苦节,应须细问子猷看。”
源见“洗心革面”。谓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志。《晋书.潘尼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 泗之风,歌来苏之惠。”并列 洗心,洗濯邪恶之心。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晋书·潘尼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谓目光敏锐,观察细致,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如果有人禀告大王,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
《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注: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子)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说出口的话。又称“驷马难追”。用来作为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追回,应该守信用的典故。明.东鲁古狂生《醉
源见“致书邮”。指书信半途被毁之虞。明高启《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惟恐有沉浮。”【词语沉浮】 汉语大词典:沉浮
源见“范蠡扁舟”。借指乘以遁隐的船。明高启《太湖》诗:“欲寻鸱夷舸,不顾涉险戒。”
同“紫芝眉宇”。宋韩淲《浣溪沙.野色轩看玉色木犀》词:“壮志还同诸葛膝,清名还似紫芝眉。”【词语紫芝眉】 汉语大词典:紫芝眉
见“分甘共苦”。《北齐书·慕容俨传》:“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死生以之。”【词语分甘同苦】 成语:分甘同苦汉语大词典:分甘同苦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担山赶日”之说,明代早已传述,不过不仅限于“二郎神”之事。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
见“俛首帖耳”条。见“垂首帖耳”。《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而泣。”【词语伏首帖耳】 成语:伏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