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椎秦报韩

椎秦报韩

椎(chuí垂):同“槌”。敲打用的槌。此典指张良欲为韩国报仇而行刺秦始皇。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为国复仇的气概。张良(?——前186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张良年少,还没有在韩国做官,弟弟死亡不埋葬,以全部家产寻求刺客袭击秦始皇。于是东去见仓海君,得到一名力士,可以使重一百二十斤之铁槌。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属车,随即逃走。秦始皇大怒,在天下大搜捕,火急捉拿刺客,就是要捉捕张良。此典又作“沧海君”、“报韩”、“椎秦”、“惊博浪”、“张良椎”、“一击车中”、“椎飞博浪”、“博浪椎”、“沧海金椎”、“椎秦壮士”、“沙椎”、“奋一椎”、“沙中客”、“击暴秦”。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33、2034页:“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jū居,暗中埋伏)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例句】: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三:“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唐·骆宾王《咏怀》:“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宋·钱惟演《始皇》:“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宋·文天祥《正气歌》:“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元·陈孚《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 明·张煌言《追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屦。”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之二:“沧海金椎终寂寞,汗青犹在泪衣裳。”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之七:“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 清·黄景仁《荆轲故里》:“市筑怜同伴,沙椎付后生。” 清·沈绍姬《咏古》:“为报韩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 清·米汉雯《满江红》:“叹一般,有志事无成,沙中客。” 清·秋瑾《感怀》:“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典源】《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chui) 重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汉留侯张良 (字子房),先代是战国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为韩相。秦灭韩,张良年少,还未在韩国做官。韩亡后,良有家童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埋葬,因为祖父、父亲五世相韩,故而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刺秦始皇,为韩报仇。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于是东去见仓海君,在那得到一名力士,可以使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槌。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狙击始皇,可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天下大搜捕,火急捉拿刺客,就是要捉捕张良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报国复仇的气概。

【典形】 报韩、博浪椎、沧海金椎、沧海君、椎飞博浪、椎秦、椎秦壮士、奋一椎、击暴秦、惊博浪、沙椎、沙中客、一击车中、张良椎、博浪飞椎、椎博浪、博浪力士、祖龙一击、副车不中、击副车、中副车、博浪金椎、子房椎、博浪击。

【示例】

〔报韩〕 唐·骆宾王《咏怀》:“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博浪椎〕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屦。”

〔沧海金椎〕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之二:“沧海金椎终寂寞,汗青犹在泪衣裳。”

〔沧海君〕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三:“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椎飞博浪〕 明 · 张煌言《追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椎秦〕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椎秦壮士〕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之七:“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

〔奋一椎〕 清·沈绍姬《咏古》:“为报韩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

〔击暴秦〕 清·秋瑾《感怀》:“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惊博浪〕 宋·钱惟演《始皇》:“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沙椎〕 清·黄景仁《荆轲故里》:“市筑怜同伴,沙椎付后生。”

〔沙中客〕 清·米汉雯《满江红》:“叹一般,有志事无成,沙中客。”

〔一击车中〕 元·陈孚《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

〔张良椎〕 宋·文天祥《正气歌》:“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猜你喜欢

  • 习以为常

    《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左传.昭公十六年》:“君幼弱,六卿强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谓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理应如此之事。《魏书.临淮王谭传》:“将相多

  • 南山雾雨

    同“南山雾”。明张居正《送杨生南归》诗:“南山雾雨文初变,溟海扶摇翮未舒。”

  • 包胥救楚

    同“包胥哭秦庭”。唐张说《过庾信宅》诗:“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

  • 安步以当车

    见〔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 履凫仙令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县官。清 朱尊彝《送张嵋穿淄川》诗:“相送履凫仙令去,恣听骖筿短童歌。”

  • 蒲鞭不施

    源见“蒲鞭”。表示无人违纪犯法。宋陆游《赛神曲》:“岁岁赐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虚。”见“蒲鞭不用”。宋·陆游《赛神曲》:“岁岁赐粟,年年蠲租,~,圜土空虚。”

  • 猿肠寸断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拍,打)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只是)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

  •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见〔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牵羊

    同“牵羊把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号哭俟命。”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词语牵羊】   汉语大词典:牵羊

  • 名正言顺

    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国君请您去管理国家,您首先抓什么?孔子说,当然是首先要“正名”了。子路说,有这样干的吗?您想的太不合时宜了,为什么一定要先正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