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

瞑目:闭上眼睛。死时也不闭上眼睛。形容至死也不甘心。也用来比喻志向坚决。孙坚(155-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人。汉灵帝时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擅朝政,肆虐京都。诸州郡都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也发兵,并屡败董卓,董卓对孙坚作战勇武很害怕,便派遣将军李催去收买孙坚,许以和亲,并对孙坚及其子弟封官许愿。孙坚不为所动。他对李催说:“董卓逆天意,行无道,颠覆汉朝王室,我如不能夷灭他三族,把他的罪行昭示于四海,就是死也不能闭上眼睛,怎能和他结亲呢?”

【出典】: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卷46第1097页:“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例句】: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疾益甚,叹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宋·陆游《剑南诗稿·三三·七月下旬得疾,不能出户者十有八日,病起有赋》:“著书殊未成,即死不瞑目。”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


主谓 瞑目,闭眼。死了也合不上眼。谓人抱恨而死,心有不甘。语本《左传·文公元年》:“谥之曰灵,不瞑。”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戒烟药水’,他大概是~的。”△多用于描写含恨而死之人。 →抱恨终天 ↔死而无怨 死亦瞑目 含笑入地 心甘情愿。也作“死不闭目”。


解释瞑:闭,合上。死了也不闭眼。表示心事未了,死了也有遗憾。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东汉末年,宦官和内戚轮流执政,朝廷腐败凋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董卓是西北地区甘肃临洮人,他在征讨黄巾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盘踞在河东地区,不肯接受朝廷的调度。后来,在宦官和内戚的斗争中,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此后董卓秽乱后宫、放纵士兵草菅人命、搜刮民财、虐待大臣,引起了天下之人的公愤。

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擅朝政,在京城骄横放纵。各州郡共同起兵,推举袁术作为领导人,打算征讨董卓,孙坚也积极响应。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当时地位尚低,他带领人马拜见袁术,袁术上表推荐他担任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此后,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勇敢坚定,多次失败后仍坚持战斗,终于在阳人(地名)大败董卓的军队,杀死了董卓的大都督华雄。

阳人大捷之后,董卓对孙坚的勇猛顽强非常忌惮,打算收买他。就派手下过来,让孙坚开列一个子弟亲信的名单,以便朝廷按名单分封赏赐。孙坚义正词严地说:“董卓违逆天命,颠覆王室,大逆不道。今天不诛杀你父母妻子的宗族,不将你的罪行昭示于天下,我死也不会闭上眼睛。又怎会与你和亲呢?”孙坚终因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成为吴国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近义遗恨终生

例句

素以“扭亏圣手”著称的企业家向大家立下军令状:不把化肥厂搞上去死不瞑目。


【词语死不瞑目】  成语:死不瞑目汉语词典:死不瞑目

猜你喜欢

  • 穷唱渭城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某所居安邑里口有鬻(yù卖)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垆,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qiǎng钱串)而去。后过其户,则寂

  • 遗脯

    源见“灵辄扶轮”。谓舍食奉母。遗,给、送。清 丘逢甲《漫遣三叠前韵》:“广柳佣衣亡将伏,骫桑遗脯饿人斯。”【词语遗脯】   汉语大词典:遗脯

  • 模棱宰相

    源见“模棱两可”。指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唐朝宰相苏味道。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盘古到今,休说伴食中书,模棱宰相,枉系朝绅,空羁世网,便做了鞠躬扶汉……也只赢得死后些子虚名。”

  • 织回文

    同“织锦回文”。清李渔《怜香伴.蹴居》:“任你织回文,巧擅苏娘,终不似安机杼本分天孙。”

  • 薪桂米珠

    源见“食玉炊桂”。柴如桂,米如珠,形容物价昂贵。宋苏轼《浣溪沙.再和前韵》词:“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聊斋志异.司文郎》:“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见“米珠薪桂”

  • 惟圣知圣,惟贤知贤

    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 表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彼此相知。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同明相见,同听相闻,惟圣知圣,惟贤知贤。”也引作〔惟贤知贤,惟圣知圣〕。《三国志.魏

  • 焚巫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后以“焚巫”作求雨的典故

  • 相喣以沫

    同“相濡以沫”。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美为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喣以沫也。”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展转无穷,相喣以沫,盖皆分利之人也。”【词语相喣以沫】  成

  • 择音

    详见“鹿死不择音”条。【词语择音】   汉语大词典:择音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岂,难道。有种:谓世代相传。种,种族。 王侯将相,难道是种族遗传的吗?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王侯将相无种,功名事业全在人为。语出《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