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

膏,油脂。馥(fù副),香气。指得到前人留下的余泽。亦作“余膏剩馥”、“剩馥残膏”。为《新唐书》称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话。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长期旅居吴、越、齐、赵等地。天宝十三载(754年),因向唐玄宗献赋受到赞赏,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只身奔灵武谒见肃宗,任右拾遗,后因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出走,流落成都。经西川节度使严武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又携家东下,辗转流离于两湖地区。终因贫病交迫,死于耒阳湘江舟中。他的诗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在创作艺术上,则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气息,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故《新唐书》的作者说,唐诗发展到杜甫时,已是气势磅礴,千姿百态,包容了古今诗文的长处。他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而杜甫则犹有余力。他的“残膏剩馥”,也使后人受惠无穷。

【出典】:

新唐书》卷201《文艺上·杜甫传·赞》5738页:“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俭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例句】:

佚名《宣和画谱·人物三·景道》:“景道喜丹青,而无贵公子气,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9回:“铜琵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并列 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剩余的精华。多就前人著述对他人的创作以及后代文学艺术能起培育、滋养作用而言。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鸡林求。”△褒义。多用于表示文化永传方面。


【词语残膏剩馥】  成语:残膏剩馥汉语词典:残膏剩馥

猜你喜欢

  • 束桂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柴薪缺少,生活艰难。明 范受益 王錂《寻亲记.剖面》:“贫穷辈,太无知。买柴如束桂,有朝餐,没夜食。”【词语束桂】   汉语大词典:束桂

  • 跃马弯弓

    见“盘马弯弓”。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其来戍者,又岂不能蓄数十辈健儿,~,以自为功名封殖计耶?”【词语跃马弯弓】  成语:跃马弯弓汉语大词典:跃马弯弓

  • 敲诗刻烛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清杨夔生《浣溪沙》词:“郑婢萧奴亦捧心,敲诗刻烛一枝簪,是何滋味是如今。”

  • 吹竽

    同“吹竽混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复与吹竽之部。”【词语吹竽】   汉语大词典:吹竽

  • 歌梁尘飞

    同“歌落梁尘”。南朝 陈 萧琳《隔壁听妓》诗:“徒闻管弦切,不见舞腰回。唯有歌梁共,尘飞一半来。”

  • 万变不离其宗

    宗:主旨。 意谓不管形式上如何变化,其目的宗旨始终不变。语本《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后多引作〔万变不离其宗〕。清.谭献《明诗》:“求夫辞有体要

  • 浯溪笔

    源见“浯溪石”。又唐元结《大唐中兴颂》碑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后以“浯溪笔”称书歌功文章之笔。清黄遵宪《感怀》诗:“且濡浯溪笔,看取穹碑镌。”【词语浯溪笔】   汉语大词典:浯溪笔

  • 三户

    源见“亡秦三户”。极言人数之少。唐李商隐《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词语三户】   汉语大词典:三户

  •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金瓶梅词话》19回:“平昔在~行走耍子,捣子都认的。”【词语三瓦两巷】  成语:三瓦两巷汉语大词典:三瓦两巷

  • 泥车瓦狗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后以“泥车瓦狗”泛指儿童玩具。清吴伟业《茄牛》诗:“击鼓喧阗笑未休,泥车瓦狗出同游。”【词语泥车瓦狗】  成语:泥车瓦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