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比干剖心

比干剖心

指比干向商纣王进谏忠言,被商纣王剖心杀死之事。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无道,残害忠良。商纣王荒淫无道,其庶兄微子几次劝导进谏,皆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古代三公之一)、少师(辅导太子之官)商议,一起出走避开。商纣王叔父比干,当时任少师官,对纣王的作为不满,并发誓说,“当臣子的,不得不以死进谏忠言,”遂向商纣王强行进谏。纣王不采纳其忠言善意,反而怒气乱发地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个窟窿洞。”便破开比干之胸膛,观看比干的心。此典又作“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出典】:

史记》卷3《殷本纪》108、109页:“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qiào俏,窟窿;洞)。’剖比干,观其心。”《正义》引《括地志》云:“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日:‘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

【例句】: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典源】《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今译】 商纣王荒淫无道,变本加厉。微子几次劝谏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商议,一起亡去。比干说:‘作为臣子,不得不以死进谏。’他去强行对纣王进谏。纣王发怒,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便将比干心剖出来观看。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忠臣被害。

【典形】 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示例】

〔比干谏〕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剖心比干〕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七窍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猜你喜欢

  • 脂膏不润

    《东观汉记.孔奋》:“姑臧为富邑通货,故羌市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谷臧四年,财物不增。……或嘲奋曰:‘置脂膏中,亦不能自润。’”《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

  • 偃求五鼎

    参见“主父五鼎”。

  • 鱼去乙

    《礼记.内则》:“鱼去乙。”东汉.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尔雅.释鱼》:“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晋.郭璞注:“此皆似篆书字,因以名

  • 李广难侯

    同“李广难封”。清李慈铭《春从天上来.秋日强酒》词:“漫道沙场食肉,便醉乡论赏,李广难侯。”

  • 倒绷孩

    同“倒绷孩儿”。宋周必大《答胡仲成》诗:“惟有诗情不如昔,旁观抚掌倒绷孩。”

  • 青云梯

    源见“青云自致”。喻高位或谋取高位的途径。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四:“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竹坡诗话》引宋 孔毅父《寄孙元忠》诗:“君有长才不贫贱,莫令斩断青云梯。”【词语青云梯】   汉语

  • 白首一节

    《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谓年已衰老而志节仍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主谓 年虽老而志节不衰。《后汉书·吴良传》:“(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

  • 顶上巢

    《观音玄义记》卷三载:相传“尚阇梨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即更入禅,鸟飞方起,是禅满相”。后因以“顶上巢”为佛教坐禅入定的典故。唐陆龟蒙《赠老僧》诗之二:“旧曾闻说

  • 李郭

    同“李郭神仙”。宋京镗《满江红.浣花因赋》词:“上座英贤今李 郭,邦人应作仙舟想。”【词语李郭】   汉语大词典:李郭

  • 桃源想

    源见“桃花源”。指隐居出世的念头。明蓝仁《西山暮归》诗:“偶从桂树招,遂有桃源想。”【词语桃源想】   汉语大词典:桃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