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指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可以跟随平原君赵胜到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求救,并定盟约。后以此典比喻自我推荐,担当重任。毛遂,战国时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包围邯郸,赵国派平原君赵胜出去求救,与楚国南北联合结盟,准备邀集有胆量、有力气、文武才能兼备之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去。平原君赵胜说:“假如能用和平方式取得胜利,那是最好的了;如果不能用和平方式取得胜利,就要在华丽宏大的议事厅里歃血为盟,把合纵南北联盟的条约订好后才回来。人员不必到外面去找,在门下宾客中挑选就够了。”经过挑选,得到十九个人,其余再无可挑选的,没有办法凑足二十人。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去,向平原君赵胜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将与楚国订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准备召集门下宾客二十人一同前去,不到外面另找人。现在还缺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把我凑足此数一同前去吧!”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6页:“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zōng纵,通“纵”,南北联合抗秦)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和平方式)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shà煞)血(古代宣誓结盟一种仪式,订立盟约人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18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11回:“否则这个差使,兄弟一定毛遂自荐,省得太尊另外寻人。” 现代·茅盾《劫后拾遗》:“这押送的差使大概只好我来毛遂自荐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马慕韩睨视他一眼,没有吭声,觉得冯永祥太不识相,可是他又不好毛遂自荐。”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毛遂自荐自古就有,乔光朴也是毛遂自荐,但和这些人的自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


主谓 毛遂,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门客。荐,介绍,推举。比喻自告奋勇地自我推荐。语本《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兵,门客毛遂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成功,毛遂按剑上前,直陈利害,终于说服楚王出兵解邯郸之围。向本贵《盘龙埠》:“我来个~吧,我姓刘,名叫小叶,沅阳县人。”△褒义。用于人的举止行为方面。→请自隗始 自告奋勇 挺身而出 当仁不让↔推三托四 畏缩不前 妄自菲薄


解释毛遂:人名。自荐:自己推荐自己。用来表示自告奋勇地进行自我推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跟楚国订立盟约。平原君约定带领门下勇力和智谋兼备的二十名食客一起前往。平原君在自己门下的食客中找来找去,只挑选到了十九人,认为其余都不可取,无法凑够二十个。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位叫毛遂的,走上前,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毛遂听说您准备跟楚国订立共同抗秦的合纵盟约,约定带领门下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而不到外面找人。现在还缺一位,希望您以我毛遂凑够数然后就出发吧。”平原君开始不同意,后来终于勉强带着他出发。毛遂在路上跟那十九个人议论问题,等走到楚国,大家已经非常佩服他了。

平原君和楚国订立盟约时,与楚王谈判,从日出到中午都谈不下来。毛遂于是按剑走上台阶,直陈利害,一番言语使得楚王连声答应,痛下决心,歃血结盟。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惭愧地说:“我赵胜以后再也不敢考察士人了。我以前考察士人,自以为不会有所错漏,但对于毛先生来说,我却错漏了他。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他凭借三寸之舌,胜过了百万军队。”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尊为上客。

近义自告奋勇

例句

最近,学校要招聘义务清洁卫生督察员,我毛遂自荐,第一个报名。


【词语毛遂自荐】  成语:毛遂自荐汉语词典:毛遂自荐

猜你喜欢

  • 数行并下

    谓读书敏捷,一目数行。《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北史.裴让之传》记其次弟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

  • 风波之民

    《庄子.天地》:“天下非誉,无损益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风波之民”系指生活在动荡复杂的客观环境中的人。清.黄遵宪《已亥杂诗》:“我是东南西北人,平生自号风波民。”

  • 以官为氏

    官:官职。氏:姓氏。此典指布鲁海牙得官廉访使,遂以官名为姓氏。布鲁海牙(1197-1265年),畏兀儿人,世为畏兀儿国大臣。十八岁随该国亦都护归附蒙古,初以成吉思汗宿卫,扈从西征。后任职拖雷位下,充真

  • 卫鱼之心

    源见“史鱼黜殡”。谓忠直之心。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卫 鱼之心,身亡而意结。”

  • 遵养时晦

    《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此亦颂武王之师,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遵养时晦”比喻在黑暗统治下,隐退以保养实力,以待时机。《逸周书.允文解》:“

  • 青霄直上

    同“青云直上”。宋刘克庄《送洪侍御》诗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壁难。”【词语青霄直上】  成语:青霄直上汉语大词典:青霄直上

  • 人镜

    源见“三鉴”。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唐元稹《崔郾授谏议大夫》:“昔我太宗文皇帝,以魏徵为人镜,而奸胆形于下,逆耳闻于上。”唐薛逢《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皇封再扇寰区内,人镜

  • 应声虫

    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余友刘伯时,尝见淮西士人杨勔,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辄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之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所不应者,

  • 文武吉甫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唐.孔颖达疏:“王师所以得胜者,以有文德武功之臣尹吉甫,其才略可以为万国之法。”文武吉甫,指有文德武功的尹吉甫,他是周宣王的大臣。他曾

  • 杜预建桥

    《晋书.杜预传》:“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博学多通,明于废兴之道。……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