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汗青

汗青

古时以竹简为纸,书写时须先用火烘干,谓之汗青。后用为成书之意,也用来专指史书。出自唐刘知几之语。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永隆进士。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玄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后因其子犯罪,他为之辩护,被贬为安州都护府别驾。他酷爱史学,任史官期间,曾针对史馆修书的弊病,提出了“五不可”的原则。其中的“一不可”是,负责编史的人不可太多,否则人人都自以为是,每记一事,载一言,都要讨论很长时间,那就“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了。

【出典】:

新唐书》卷132《刘子玄传》4520页:“今史司取士滋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例句】: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个文语,是 “史册”的意思。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他那民族英雄的气节。

古代在纸发明以前,字是刻在竹片上面的。竹片用牛筋或绳子穿起来,便成为竹简,也就是书了,用来记载历史的便是史册。刻字之前,要先将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它出 “汗”( 冒水) ,干了之后,竹子的青色尚未褪掉之时,就较容易刻字了,也不易长虫了,这便是所谓的 “汗青”。在出过 “汗”且褪去 “青”色的竹片上刻写下历史,这样而成的 “书”便是史册。某教师在讲解 “汗青”一词说: “青史留名的人都会努力奋斗,都会出汗,所以史册又叫 ‘汗青’。”这真是望文生义而贻笑大方了。


【词语汗青】   汉语词典:汗青

猜你喜欢

  • 痂嗜成癖

    源见“嗜痂”。喻恶癖。柳亚子《陈迩冬集鲁迅诗句媵以二律》之一:“喜君痂嗜能成癖,累我毫挥感已频。”

  • 绛侯之系

    源见“牍背千金”。指蒙冤系狱,难以剖白。宋周必大《岳飞叙复元官制》:“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

  • 何足挂齿

    《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后因以“何足挂齿”谓哪里值得一提。用以表示轻视。《三国演义》二一回:“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亦作自谦之词。《二刻拍案惊奇

  • 俗不可医

    庸俗至极,不可救药。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见“俗不可耐”。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 范相鸱夷

    参见“范蠡扁舟”。

  • 怀宝为罪

    同“怀璧为罪”。《三国志.魏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宝为罪。”

  • 王衍风鉴

    《晋书.王戎传》附王衍:“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

  • 方瞳人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

  • 朽棘不雕

    同“朽木不可雕”。《魏书.赵修传》:“小人难育,朽棘不雕,长恶不悛,岂容抚养?”见“朽木不可雕”。《魏书·赵修传》:“小人难育,~,长恶不悛,岂容抚养。”【词语朽棘不雕】  成语:朽棘不雕汉语大词典:

  • 江陵橘

    源见“千头木奴”。借指家乡的橘子。唐白居易《和思归乐》:“江陵橘似珠,宣城酒如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