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讽刺项羽是猴儿戴人帽,外表像人样,却无见识才能,难成大事业。后以此典形容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或指人暴躁轻浮,不能成就大事。项羽摆鸿门宴想杀刘邦未成,引兵西进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焚烧秦王宫室,大火燃烧三个月没有停止。项羽收取宫中财宝和美女想回江东。这时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地方,东有函谷,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四面有险可守,土地肥沃,可以建都完成霸业。项羽因见秦宫已经烧毁,更想回江东老家,便说: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劝说的客人退下对人说:“人们说楚人像是猴儿戴人帽,果真如此。”项羽听到后,用开水锅煮死了那个说客。此典又作“冠沐猴”、“楚沐猴”、“冠服衣猿狙”、“沐猴”、“沐猴冠冕”、“衣冠沐猴”、“沐猴冠”。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15页:“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猕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古代用鼎镬煮死活人的酷刑)说者。”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羽天与而弗取,冠沐猴而纵火。”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宋·苏轼《代办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宋·范成大《病起初见宾僚》:“浪将冠服衣猿狙,因病偷闲稍自如。” 金·元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韩生已死言犹在,千载令人笑沐猴。”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裙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明·袁宏道《赠散木》:“一字懒操鹦鹉赋,十年空戴沐猴冠。”


主谓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戴上帽子装成人样而兽性不变。比喻徒有其表,用来讽刺虚有地位,实无本领,依附权势耀武扬威之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伍被传》:“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耳。”△贬义。多用于评价人品。→滥竽充数 虚有其表 ↔表里如一名不虚立。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汉书·项籍传》亦载,文略同,说者谓为韩生。《汉书·伍被传》:“(淮南) 王曰:‘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伍) 被曰:‘独先刺大将军,乃可举事。’”

【今译】 项羽占领关中后,有韩生向项羽献计说:“关中地形险要,有山河保障,土地肥饶,可以建立霸业。”项羽见秦的宫室都已烧残,又心怀东归,说:“高贵不归故乡,好像穿锦绣衣服夜间行走,谁能知道!”韩生背地说:“人们说楚人是猕猴载帽子,果然如此。”项羽闻知,将他烹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 或指人暴躁轻浮,不能成事。

【典形】 楚沐猴、冠服衣猿狙、冠沐猴、沐猴、沐猴而冠、沐猴冠、沐猴冠冕、衣冠沐猴、沐猴自笑、冠履装沐猴、沐猴冠带、沐猴不冠、冠沐猿。

【示例】

〔楚沐猴〕 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冠服衣猿狙〕 宋·范成大《病起初见宾僚》:“浪将冠服衣猿狙,因病偷闲稍自如。”

〔冠沐猴〕 晋·潘岳《西征赋》:“羽天与而弗取,冠沐猴而纵火。”

〔沐猴〕 金·元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韩生已死言犹在,千载令人笑沐猴。”

〔沐猴而冠〕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沐猴冠〕 明·袁宏道《赠散木》:“一字懒操鹦鹉赋,十年空戴沐猴冠。”

〔沐猴冠冕〕 元· 石君宝 《秋胡戏妻》:“不由喒生嗔怒, 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衣冠沐猴〕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裙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词语沐猴而冠】  成语:沐猴而冠汉语词典:沐猴而冠

猜你喜欢

  • 声东击西

    指故作姿态,给人以假象,借以迷惑对方,从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秦康公三年之中连续滥用民力,修筑高台。这时,楚国调动军队,声称要攻打齐国。秦国大夫任妄对秦康公说,一个国家如果出现饥馑,疾疫,内乱或者

  • 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

    意谓逐渐走向死路。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俚语有之:‘人在人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者,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后多引作〔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元.无名氏《马陵道》四折:“庞

  • 丁娘十索

    隋代丁六娘有《十索》诗十首,每首末句为“从郎索……”。如“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从郎索红粉”、“从郎索指环”等语。今存四首,见《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旧因以为妓女争索缠头(财物)之辞。主谓

  • 焚如之祸

    《易.离》:“焚如。”王弼注:“其明始进,其炎始盛,故曰焚如。”后以焚如之祸谓遭受火烧的灾祸。《三国志.明帝纪三》:“人神弗祐,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唐.王勃《三国论》:“则东京焚

  • 西缶雪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 雪泥

    同“鸿爪雪泥”。元 萨都剌《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踪迹留雪泥,宇宙寄泡影。”【词语雪泥】   汉语大词典:雪泥

  • 仪态万千

    同“仪态万方”。冰心《再寄小读者》五:“而眼前一片无边的海水,更永远是反映着空阔的天光,变幻无极,仪态万千。”见“仪态万方”。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每次观赏菊花和金鱼展览的时候,我都深深地体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载:宋开元八年,宋军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遣徐铉入朝,请求缓兵,宋太祖对他说:“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国(南唐)初三徐,

  • 玉杵

    源见“蓝桥”。指求婚的信物。《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词语玉杵】   汉语大词典:玉杵

  • 辽豕白

    同“辽东豕”。唐张九龄《南阳道中作》诗:“岂暇墨突黔,空持辽豕白。”【词语辽豕白】   汉语大词典:辽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