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泽畔行吟

泽畔行吟

指屈原在水边吟咏诗文。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或比喻臣子被放逐边地。楚国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参预政事,起草诏令,职位重要)、三闾大夫(掌议论,备顾问)。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奸臣子兰、靳尚等诬陷而去职,后又被放逐江南,屈原壮志难酬,悲愤万分,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缓步悲痛吟咏诗文在水边,以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心。此典又作“吟泽畔”、“泽畔之吟”、“灵均泽畔”、“行吟泽畔”、“行吟”、“屈原行吟”。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486页:“屈原至于江滨(bīn宾,近水地方),被(pī披,通“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例句】:

唐·李白《赠别郑判官》:“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宋·欧阳修《啼鸟》:“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宋·陆游《示儿子》:“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明·杨慎《沁园春·己丑新正》:“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限。” 清·吴伟业《晴》:“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渔父拿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典源】《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汉·王逸叙:“《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 (pi) 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译】 楚国屈原 (名平,字灵均)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奸臣诬陷后去职,后又被放逐江南。屈原壮志难酬,悲愤万分,面容憔悴,身体瘦弱。在绝望之中,他披头散发,沿江边行走,吟诵诗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 或指臣子被放逐边地。

【典形】 灵均泽畔、屈原行吟、行吟、行吟泽畔、吟魂、吟泽畔、泽畔行吟、泽畔之吟、憔悴灵均、屈平憔悴、泽畔、左徒行吟、三闾憔悴、形容憔悴。

【示例】

〔灵均泽畔〕 宋·欧阳修 《啼鸟》:“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屈原行吟〕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渔父拏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行吟〕 清·吴伟业《晴》:“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行吟泽畔〕 明·杨慎《沁园春·已丑新正》:“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

〔吟泽畔〕 唐 · 李白 《赠别郑判官》:“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迥。”

〔泽畔行吟〕 宋·陆游《示儿子》:“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泽畔之吟〕 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 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猜你喜欢

  • 琵琶别弄

    同“琵琶别抱”。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命短的,做了离魂倩女;命苦的,做了琵琶别弄。”见“琵琶别抱”。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命短的,做了离魂倩女;命苦的,做了~。”【词语琵琶别弄】  成语:琵

  • 囊中篇

    同“囊中诗”。清孔尚任《挽孙豹人》诗:“吾学壮未成,役役从人后。滥积囊中篇,芟存赖老友。”

  • 国香

    源见“燕梦征兰”。指兰花或其他名花。唐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明唐寅《山家见菊》诗:“可惜国香人不识,却教开向野翁家。”亦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唐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

  • 断弦人

    源见“伯牙鼓琴”。喻已故的知音好友。宋苏轼《书文与可墨竹》诗:“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半涂而废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清 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采,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

  • 独窦大开

    见“狗窦大开”。

  • 李氏断臂

    《新五代史.杂传序》:“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之事……凝家青 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

  • 江淹彩笔

    同“江淹笔”。明张泌《惆怅吟》:“江淹彩笔空留恨,庄叟玄谈未及情。”

  • 歌击壤

    源见“击壤”。指歌颂太平盛世。清赵翼《日计》诗:“留与熙朝歌《击壤》,含哺鼓腹作无怀。”

  • 橘洲

    源见“千头木奴”。借指家乡柑橘树。宋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诗:“秋思生莼鲙,寒衣待橘洲。”【词语橘洲】   汉语大词典:橘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