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浸润之谮

浸润之谮

谓日渐积累起来的谗言,如同物件浸入水中,逐渐湿透。《论语.颜渊》:“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子张:春秋陈人,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问明:请问怎样才叫做见事明白。肤受之愬:谓谗诉者言词急切,真如身受其害也。愬:同“诉”。


偏正 谮,谗言。诬陷别人的谎话逐渐发生作用。语出《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怨愤之声积,~行矣。”△贬义。常用于表示对他人进行攻击诬陷的谎言。


【词语浸润之谮】  成语:浸润之谮汉语词典:浸润之谮

猜你喜欢

  • 朱履

    同“朱履三千客”。朱,通“珠”。宋张元幹《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清孙枝蔚《慰病足赠徐增子能》诗之一:“侯门不可往,朱履安可为?酒肉使人低,咎非口腹贻。”【词语朱履】

  • 三穗禾梦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极,殿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其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

  • 方诸

    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一》:“方诸正四方,故谓之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又:“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

  • 绝长补短

    以有余补不足。一作“截长补短”、“绝长继短”《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并列 截断长的,接补短的。比喻长短相糅,互补相济

  • 画龙飞去

    源见“画龙点睛”。形容书画极传神。明 高君《慧聚寺次张祐韵》:“画龙飞去久,空掩殿堂门。”

  • 孔子无黔突

    黔:黑。突:烟囱。《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说孔子因为周游列国,奔走于道路,连烟囱也不及熏黑。

  • 应图求马

    三国魏.曹植《献文帝马表》:“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引)三国魏.曹植将他所得的一匹大宛马献给魏

  • 桀犬吠

    同“桀犬吠尧”。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之二:“狺狺桀犬吠,尚迟有苗格。”

  • 随珠和璧

    同“隋珠和璧”。《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随珠和璧。”并列 随侯之珠与和氏之

  • 黑漆皮灯笼

    元代歌谣中讽刺官吏贪赃纳贿,置民间疾苦于不问,谓之“黑漆皮灯笼”。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记载:元朝至正年间,朝廷遣使去各地了解民间疾苦,使者却贪赃纳贿,恣肆搜刮,于是百姓讥刺道:“官吏黑漆皮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