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儒冠
《史记.郦食其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汉高祖不欢迎儒生,如果来客戴的是儒生帽子,汉高祖就把儒生帽子拿来,当尿盆用。后因用为轻视儒生之典。
清.章太炎《秦献记》:“夫高祖则溺儒冠。”
《史记.郦食其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汉高祖不欢迎儒生,如果来客戴的是儒生帽子,汉高祖就把儒生帽子拿来,当尿盆用。后因用为轻视儒生之典。
清.章太炎《秦献记》:“夫高祖则溺儒冠。”
同“唾壶击缺”。清宋琬《贺新郎.为侍御杨琢庵题像》词:“二八婵娟弹锦瑟,倩尊前、暂阁英雄泪。歌既阕,唾壶碎。”【词语唾壶碎】 汉语大词典:唾壶碎
《后汉书.吴祐传》:“祐以光禄四行迁胶东相(注:四行,指敦厚、质朴、逊让、节俭,见《汉官仪》)。……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后,
《南史.羊侃传》:“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父人也。……太清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帝问侃讨景之策,侃求以二千人急据采石,令邵王袭取寿春,使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
措:安排。泰山之安:比喻安稳如泰山。 不动声色,把国家安排得稳如泰山。 古时赞美宰相的政治风度和治国才能。语出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
源见“易牙”。指名厨烹调的美味。清赵翼《杨桐山招饮即席二首》诗之一:“果然隽永出郇厨,入口几疑易牙撰。”
源见“柳生左肘”。泛指生病。宋刘克庄《念奴娇》词:“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见“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五杂俎·人部三》:“~,常语也。”【词语口有同嗜】 成语:口有同嗜汉语大词典:口有同嗜
同“抛砖引玉”。宋苏轼《与朱康叔书》:“谨作小楷一本寄上,却求为书,抛砖之谓也。”【词语抛砖】 汉语大词典:抛砖
源见“霜露之感”。指父母先人的生日。《聊斋志异.白于玉》:“值霜露之辰,辄问父所,母具告之。”见“霜露之感”。《聊斋志异·白于玉》:“值~,辄问父所,母具告之。”【词语霜露之辰】 成语:霜露之辰汉语
同“张翰脍”。明李流芳《归去吟》:“拟种陶潜柳,还思张翰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