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肠寸断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拍,打)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只是)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未半年,其家疫死,灭门。”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公(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临川东兴人入山捉得猿子,猿母哀其子悲号而死,剖腹视之,肠皆寸断。后因以“断肠猿”、“猿断肠”写父母爱子女之深情。又称猿啼为“断猿”。
唐.李白《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马无生角望,猿有断肠鸣。”唐.贯休“断猿不堪听,一听亦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