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让犯罪者站在圈内,以示惩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时,百兽望见都震惊害怕,等到把它关在陷阱和栅栏里,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了。这是人的威力使它逐渐被约束而驯顺了。所以士人看见画地为牢,就绝不走进去;面对木刻的狱吏,就决不置答。这就是人们往往在未遇刑前就态度鲜明地自杀,以避免受辱的原因啊!”这是嫉恨苛酷狱吏的悲愤之辞,因作咏囚系之辱的典故。也比喻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典】:

汉书》卷62《司马迁传》2732页:“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文颖注曰:“未遇刑自杀,为鲜明也。”

【例句】: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不自安。” 元·岳伯川《铁拐李》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


兼语 相传上古时刑律规定:在地上画圈,令犯人站立圈中就表示惩罚。这就像后来的牢狱。后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行动,不得逾越。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贬义。多用于行为方面。→固步自封 ↔破门而出。 也作“划地为牢”、“画地成牢”、“画地为狱”、“画地作狱”。


解释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就像后代的监狱。后用来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汉武帝时,发生过一场征讨匈奴的战斗,由汉武帝爱妃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指挥,李陵带领五千人作为先锋。战斗初期,李陵所部横扫匈奴,非常顺利,以至于孤军深入匈奴腹地。匈奴王单于非常害怕,发动全国可以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围攻李陵。最终李陵因为弹尽粮绝,援兵无望而被迫投降。李陵投降前,捷报频传,朝廷官员也都尽拣皇帝爱听的话说。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来后,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贬损李陵。当时司马迁正担任汉武帝的太史令,汉武帝就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司马迁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战场情况的分析,说李陵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投降是因为救兵没有按时赶到造成的。汉武帝听到这样的回答勃然大怒,认为司马迁是在诋毁李广利,就将他交给大理寺审讯,结果被判宫刑。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改任中书令,他在给任少卿的一封回信中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其中说道:猛虎在深山中的时候,百兽都害怕,等到被关进笼子,就会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因为威势被逐渐约束的结果。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尤其不能被关进牢房消磨掉自己的气节,所以即使地上画个圈作为牢房,也不可进入,即使削个木人作为审判的官吏,也不可面对,应该在刑法加身前早早自杀,以免遭受屈辱。自己之所以接受宫刑而没自杀,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完的缘故。


【词语画地为牢】  成语:画地为牢汉语词典:画地为牢

猜你喜欢

  • 裁诗挑锦

    源见“织锦回文”。指苏蕙作诗织锦为回文图。亦泛指书写情书。宋康与之《喜迁莺.秋夜闻雁》词:“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

  • 山抹微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宋秦观有《满庭芳》词,为苏轼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苏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又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温(范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

  • 三尺水

    南朝 梁吴均《咏宝剑诗》:“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后因以“三尺水”指剑。唐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词语三尺水】   汉语大词典:三尺水

  • 鱼书雁信

    同“鱼书雁帖”。《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见“鱼书雁帖”。《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冷清清杳无踪迹。”【词语鱼书雁信

  • 直须还他第一

    《太平广记》卷二〇一载:唐沈佺期以工诗著称,燕国公张说(音yuè)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张说语意是说,沈佺期的诗写得极好,旁人不能胜过他,只能以他为第一。后因用为赞人文才出众,压倒一切

  • 李侯架

    源见“邺侯书”。指书架。清毛奇龄《饮祁中丞东书楼观祁五理孙藏画书事》诗:“楼头遍插李侯架,玉轴金签满前絓。”

  • 卖饼

    同“卖饼安丘”。清钱谦益《欲别东楼去》诗之三:“卖饼经寒食,吹箫过落花。”同“卖饼家”。唐刘知幾《史通.鉴识》:“故知膏肓、墨守,乃腐儒之妄述;卖饼、太官,诚智士之明鉴也。”【词语卖饼】   汉语大词

  • 入梦三刀

    源见“三刀梦”。谓官吏升迁。清 丘逢甲《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诗:“提封五管无交趾,入梦三刀有益州。”

  • 不自量力

    比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识时务。公元前712年,息、郑两国发生争执,息侯悍然出兵伐郑,郑庄公在边境上与其开战,将息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当时有识见的人士,由此看出息国是一个快要灭亡的国家。他们认为

  • 壁中叟

    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磐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遂以“壁中叟”称能穿墙越壁的神人。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顾非避世翁,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