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登天柱

登天柱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上“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玩月”:“九华山道士赵知微,乃皇甫玄真之师。讽诵道书,炼志幽寂,隐迹数十年,遂臻玄牝(本源)。去岁中秋,自朔霖霪,至于望夕。玄真谓同门生曰:‘甚惜良宵而值苦雨!’语倾,赵君忽命侍童曰:‘可备酒果。’遂遍召诸生谓曰:‘能升天柱峰玩月不?’诸生虽强应,而窃以为浓云駃(同快)雨如斯,若果行,将有垫巾角、折屐齿之事。少顷,赵君曳杖而出,诸生影从。既辟荆扉,而长天廓清,皓月如昼。扪萝援篠,及峰之巅。赵君处玄豹之茵,诸生藉芳草列侍。俄举巵酒,咏郭景纯(晋人郭璞字)《游仙诗》数篇。诸生有清啸者,步虚者,鼓琴者。以至寒蟾隐于远岑,方归山舍。既各就榻,而凄风苦雨,暗晦如前。众方服其奇致。”

这是一个奇妙的道家游乐故事。中秋之夕,霖雨不止,九华山道士以良宵佳节不得游玩赏月而甚感惋惜。赵知微偏能把握时机,拟或有“拨云止雨之术”,一时竟使登天柱峰赏月之愿神奇地得以实现,既归舍就榻,复风雨如初。后因用为仙道奇致遨游之典。

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


猜你喜欢

  • 仙人杏

    《太平广记》卷四一〇引《述异记.仙人杏》:“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后因以“仙人杏”为杏的美称。唐上官仪《春日》诗:“花轻蝶乱仙人杏,叶

  • 扪虱而谈

    扪:按、摸。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与人交谈。形容放达任性,毫无拘束。王猛(事迹见前“悠然自得”条)年轻时隐居山中,留心世事,希望得遇明主,施展抱负。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兵入函谷关,王猛觉得时机已到,便

  •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忧虑,担心。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 表示心安理得。语出《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又《宪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唐.韩愈《重答李翊书》:“生其急乎其所自立,而

  •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告老),晋侯问嗣焉(晋侯,指晋悼公,按《吕氏春秋》说是晋平公是错误的。问嗣,是问接替他中军尉职务的当是何人)。称解狐,其仇也,将立(同位,指置解狐于此职位)之而卒(指解

  • 悬龟系鱼

    《新唐书.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袋……天授二年,改佩鱼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饰以鱼。”后因以“悬龟系鱼”指任高官显宦。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

  • 绨袍意

    同“绨袍惠”。宋王安石《和耿天骘》:“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聊斋志异.嫦娥》:“曩试君心耳,幸绨袍之意犹存。”

  • 山翁酩

    同“山公醉酒”。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安得便如彭泽去,不妨且作山翁酩。尽古今,成败共兴亡,都休省。”

  • 秦穆杀三良

    《左传.文公六年》:“秦伯 任好(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的篇名。其《诗》序云:“《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旧指多言易生是非,而招致烦恼。 表示要韬晦慎言。语出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元.无名氏《鸳鸯被》一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

  • 退笔成山

    同“退笔冢”。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