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官至太尉,封始兴郡公,后为前废帝所杀。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沈庆之上书劝阻,不听,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当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沈庆之说:“治国就像理家,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怎么能成功呢。”

【出典】:

宋书》卷77《沈庆之传》1998、1999页:“其年,太祖将北讨,……庆之又固陈不可。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例句】:

明·徐复祚《投梭记·忠告》:“却是白面书生,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还是当你的~郎吧。”△贬义。用于讥讽人。→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


【词语白面书生】  成语:白面书生汉语词典:白面书生

猜你喜欢

  • 攀留

    源见“攀辕卧辙”。谓挽留眷恋离职良吏。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去县日,民攀留者遮道,至截镫去。”【词语攀留】   汉语大词典:攀留

  • 谢庭玉树

    同“谢庭兰玉”。清毛奇龄《示姜芑贻留别》词:“谢庭玉树,乍临风摇曳,乌衣巷里。”【词语谢庭玉树】   汉语大词典:谢庭玉树

  • 投壶

    同“雅歌投壶”。唐杜甫《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诗:“仗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词语投壶】   汉语大词典:投壶

  • 缠头千锦

    同“缠头锦”。宋苏轼《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词:“胜似缠头千锦,共珍藏。”

  • 苛政猛于虎

    意谓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孔子路过泰山之旁,听到一个老妇哭声很悲切,就使子路前去询问原因说,听您哭声这样伤心,一定有十分悲惨的遭遇吧!那个老妇答道,是啊!过去我的公公和丈夫都先后死

  • 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见“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好逑传》8回:“古语说得好,~……只因他屡屡来求,难于拒绝,故我劝侄女嫁他。”【词语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成语: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 传檄而定

    东汉.班固撰《汉书.蒯通传》载:秦末,楚汉初起,原陈胜部将武臣攻取赵地,自号武信君,赵国各边城十分震恐。范阳人蒯通跑去劝说武臣,告诉他范阳令徐公想率先投降,并建议:“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

  • 方虎

    同“方召”。王闿运《哀江南赋》:“德希盛于黄 农,贤梦求于方 虎。”【词语方虎】   汉语大词典:方虎

  • 舞鉴孤鸾

    源见“镜鸾”。喻指失偶者的孤独身影。宋方千里《伤情怨》词:“闲愁眉上翠小,尽春衫宽了。舞鉴孤鸾,严妆羞独照。”

  • 郤诜枝

    同“郤诜丹桂”。五代和凝《小重山》词:“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郤诜枝。”【词语郤诜枝】   汉语大词典:郤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