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眼中钉

眼中钉

亦作“眼中疔(dīng丁)”。出自五代后唐赵在礼的事迹。赵在礼(885-946年),字翰臣,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唐同光年间为效节指挥使。后因军变帮助唐明宗即帝位,任邺都留守、兴唐尹,后又历任滑州、沧州、兖州、同州、襄州等镇节度使。清泰三年(936年)又任宋州节度使。他在宋州时做了许多不法事情,百姓深受其苦。后调任别处,宋人听说后十分高兴,互相祝贺道:“眼中拔钉,真让人高兴啊!”赵在礼得知这种情况,为了报复宋人,便要求继续留在宋州,并下令在宋州境内,每口交钱一千,号“拔钉钱”。

【出典】:

新五代史》卷46《杂传第三十四·赵在礼传》504页:“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既而复受诏居职,乃籍管内,口率钱一千,自号‘拔钉钱’。”

【例句】: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3折:“你还道负屈高声,你所事无成,见兄弟,心头刺,眼中疔。” 明·杨慎《古今风谣》:“宋真宗时童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钉);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岐途》:“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


偏正 比喻最憎恨的人。语本唐·冯贽《云仙杂记·拔丁钱》:“赵在礼在宋州,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制下,移镇永兴,百姓相贺曰:‘眼中拔却钉矣,可不快哉!’”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中:“初,丁逐,京师为之语曰:‘欲得天下宁,当拔~;欲得天下好,莫如招寇老。’”△贬义。用以比喻造成极大威胁的人。→肉中刺 ↔掌上明珠


生活中最憎恨的人被称作 “眼中钉”。眼中有 “钉”、肉中有“刺”,这是令人十分痛苦而难以忍受的事,所以对其无比痛恨。很显然,“眼中钉”只是个比喻之词。眼中如果真有 “钉”,那还了得吗?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这种比喻从何而来呢?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宋州当刺史,贪赃枉法,对老百姓十分苛刻,他办事不在 “理”而只 “在礼”( 像他的名字一样) ,人们非常憎恨他,把他比作 “眼中钉”。后来,他终于被朝廷罢了官。消息一传开,老百姓真是弹冠相庆,互相祝贺,都说:“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此后, “眼中拔钉”便成为 “眼中钉”这一惯用语而流传下来。

宋真宗时,参政丁谓擅权,曾罢黜贤相寇准。当时有童谣流传,说道: “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钉”与 “丁”同音,很明显指的是丁谓; “寇老”自然是指寇准了。事见明·杨慎 《古今风谣》。


【词语眼中钉】  成语:眼中钉汉语词典:眼中钉

猜你喜欢

  • 灵娲

    源见“女娲补天”。即女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宋苏轼《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词语灵娲】   汉语大词典:灵娲

  • 收萤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唐白居易《和春深》之十:“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

  • 邀宾郑庄

    源见“郑驿留宾”。指特别好客的主人。清毛奇龄《奉赠严都谏十韵》诗:“让士如刘寔,邀宾类郑庄。”

  • 卖剑

    同“卖剑买牛”。唐黄滔《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惭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词语卖剑】   汉语大词典:卖剑

  • 倒冠落佩

    去掉官场正服的打扮。指弃官归隐。唐代杜牧《晚晴赋》:“若予者则为何如?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并列 脱下官帽,摘去佩玉。形容辞官归隐。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但当

  • 木雁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

  • 洗垢索瘢

    同“洗垢求瘢”。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连动 垢,污秽;瘢,瘢痕。洗净污垢,寻找瘢痕。形容故意挑剔,苛求他人的过错。语本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

  • 马耳射东风

    同“马耳东风”。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 言刈其楚

    言:语助词。刈:割。楚:又名荆,一种丛生灌木。 原意为砍下荆条,用以作薪。语出《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三国.魏文帝《黎阳作诗二首》:“殷殷其雷,濛濛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彼

  • 小姑独处

    古乐府《清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后世借以指女子未嫁。【词语小姑独处】  成语:小姑独处汉语大词典:小姑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