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比喻犯了一次错误,已经不象话了,哪能重复再犯错误呢!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随之也要亡国。晋国的贪心是
同“三顾茅庐”。伏龙,即卧龙,指诸葛亮。宋 赵癯斋《买陂塘.寿监丞吴芹庵》词:“君记取。人尽道、东山 安石难留住。伏龙三顾。”
同“跋胡疐尾”。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见“跋前疐后”。唐·韩愈《进学解》:“~,动辄得咎。”【词语跋前踬后】 成语:跋前踬后汉语大词典:跋前踬后
同“三握发”。清毛奇龄《青云辞奉呈益都相公书事》诗:“杜陵果惬万间志,姬旦岂徒三握传。”
指项羽率军入关后,三分秦汉中(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之地封秦降将为三王,以阻挡汉王刘邦东出。后以此典泛指陕西关中一带地区。项羽封章邯(hán寒)为雍王,领有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西地区,建都废丘(
源见“禹鼎”。指夏禹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明唐顺之《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词语鼎象】 汉语大词典:鼎象
《渊监类函》卷五十八引《蜀志》:“昔蜀帝生公主,诏乳母陈氏乳养。陈氏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余年。后以宫禁出外,六载,其子以思公主疾亟。陈氏入宫有忧色,公主询其故,阴以实对。公主遂托幸袄庙为名,期与子会
《诗.王风.采葛序》:“《采葛》,惧谗也。”后因以“采葛”为畏惧或避免谗言之典。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一:“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词语采葛】 汉语大词典:采葛
源见“长乐老”。老年人借以自我谦嘲其老朽。宋张元幹《念奴娇》词:“谁似老子痴顽,胡床敧坐,自引壶觞醉。”宋陆游《醉歌》诗:“无材无德痴顽老,尔来对客惟称好。”
同“李斯忆黄犬”。唐李白《悲歌行》:“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