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

意谓礼贵有来有往。古人认为,礼节要注重互相来往,有往无来,不合于礼;有来无往,也不合于礼。人类社会,有礼约束,社会就安定,无礼约束,就会动荡。

【出典】: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例句】:

宋·胡寅《斐然集》四《寄唐坚伯诗》:“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汲引屡抛砖。”


主谓 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语出《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后也指以对等或相应的行为相报答。徐兴业《金瓯缺》:“他们七嘴八舌地交换着愤怒的斥骂,骂那些辽军不识抬举,不懂得~。”△多用于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方面。→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投桃报李 礼无不答 投木报琼 投瓜报玉 ↔不相闻问


解释尚:注重。指礼仪、礼节以相互往来为贵。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就来自《礼记》。《礼记》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一,通论礼仪或学术;二,解释《仪礼》一书;三,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杂事;四,记述古代礼制;五,记述古代格言。《曲礼》的内容重在记述古代礼制,因为记录详细,所以叫“曲礼”。“曲”就是“周全详尽”的意思。

礼记·曲礼上》中说,礼用来规定人们的亲疏关系、决断事理上的嫌疑、分辨事物的异同、明确道理的是非。上古的时候,人们最看重道德礼仪,其次看重有恩必报。礼崇尚有往有来,只有往而没有来,不合于礼;只有来而没有往,也不合于礼。人有了礼就能和顺,没有礼就会危殆,所以礼不可不学习。礼就是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富贵而懂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而懂礼,就不会丧失志气。

反义来而不往

例句

咱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拜年贺节、礼尚往来的习俗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词语礼尚往来】  成语:礼尚往来汉语词典:礼尚往来

猜你喜欢

  • 浯溪石

    唐代诗人元结卜居浯溪,他所作的《大唐中兴颂》,铭刻在浯溪旁石崖之上,歌颂唐肃宗功德。后以“浯溪石”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宋辛弃疾《满江红.贺王帅宣子平湖南寇》词:“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浯溪石。”【词语浯

  •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相恋,遭到夫差阻止,忧愤而死,她的魂魄和韩重相会,“(歌)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原意是指紫玉自己已经死去,韩重再回来寻找她

  • 豫且罾

    同“豫且网”。明张煌言《放歌》:“方壶圆峤兮,聊税驾以埋名;岂神龙鱼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 食少事繁

    食量减少而任事繁多。谓工作辛劳,身体不能长久支持。《三国演义》一○三回:“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清.金圣叹《〈西厢记〉序》:“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驰,食少事繁,至死方已。”鲁

  • 风树之思

    同“风木之思”。清钱谦益《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尹嘉宾授奉政大夫制.母俞氏加赠宜人》:“怆鼓钟于长乐,谁无风树之思?”

  • 匪席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诗.邶风.柏舟》中有“我心匪席”之语,表示决心不改之意。后遂用为立志坚定之典。唐.钱起《客舍赠郑贲》诗:“结交意不薄,匪席言莫违。”

  • 杜撰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相传古时有个叫杜默的人,做诗多不合乎格律,因此后来把做事

  • 桃李不须言

    源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谓品行高尚的人自然受人仰慕。明袁宏道《邺城道》诗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 江花

    同“江淹笔”。清熊文举《与减斋书》:“鲍锦不还,江花久萎,虽有一二剞存,无可为鸿巨道者。”

  • 人山人海

    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一回:“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叫做白秀英。……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