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惴惴其栗”。惴惴,恐惧貌。原指心情恐惧,后则泛指心情忐忑不安。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以秦国有名良臣奄息、仲行、鍼虎等一百七十余人殉葬。秦国人都极为惋惜,他们作《黄鸟》一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诗
《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孔颖达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因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
同“吊屈”。屈平,屈原名平。唐宋之问《送杜审言》诗:“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唐孟浩然《经七里滩》诗:“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秦山即会稽山,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秦始皇祭大禹,登临此山,立石刻
见“俛首帖耳”条。见“垂首帖耳”。《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而泣。”【词语伏首帖耳】 成语:伏首帖耳
晋武帝选美女以绛纱系臂的故事。《晋书.胡贵嫔传》:“胡贵嫔芳芳……泰始九年,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而芳既入选。……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后世因此常用“系臂之宠”指
源见“衣绣夜行”。穿锦绣衣裳。谓居高官,地位显赫。《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清吴伟业《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此地何王夸衣锦,锦城人起故乡
不合人之常情。《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旧题宋代苏淘《辨奸论》:“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
《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枝策,即策杖),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同智)几乎。”晋.郭象注:“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者以明之,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暝。”据
《汉书.贾山传》: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西汉文士贾山曾上书孝文帝,中有“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句,用雷霆比喻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