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穷乃工诗

穷乃工诗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穷苦人之辞也。凡士之蕰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什么叫“穷乃工诗”?不是说穷就能写出好诗来,而是说诗人处于穷困的折磨中,容易写出有真情实感、思想性和艺术性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好诗。为什么说“穷乃工诗”呢?要而言之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处于社会的底层,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因而言之有物。第二,由于遭受打击与困苦的折磨,使诗人凝成感情的郁结,因而有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概括力和饱满愤发的激情。第三,由于和广大的群众情感呼吸息息相通,因而是非爱憎往往具有人民性的价值。第四,由于能深入地接触并观察千姿百态的各种生活现象,不但易于激发创作的灵感,而且状物抒情摹景写人都能纯熟巧妙地驾驭各种艺术手段,准确自然地加以表现。第五,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在人民群众中,穷苦使诗人能够接近语言的源泉,这就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第六,困苦中流出的是血泪凝成的真情实感,因而发聋震瞆,能点燃他人的心灵之火焰。它决非矫柔造作,无病呻吟,思絮平庸,内容空洞,面孔苍白,语言枯燥的上流社会的应酬之作所可比拟的。后因用为贫穷往往能激发好诗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今日病酒偶得长句奉寄》:“酒能作病真如此,穷乃工诗却未然。”此反用其意。


猜你喜欢

  • 冀群

    源见“马空冀北”。冀北马群,喻良材。明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荆玉已三献,冀群当一空。”【词语冀群】   汉语大词典:冀群

  • 朱博化齐

    《汉书.朱博传》:“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遭椽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曰:‘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

  • 槐衮

    源见“三槐九棘”。喻指三公。衮,衮衣,上公所服。《南齐书.崔祖思传》:“决狱无冤,庆昌枝裔,槐衮相袭,蝉紫傅辉。”【词语槐衮】   汉语大词典:槐衮

  • 张公雾

    同“张楷雾”。唐无名氏《对蜀父老问》:“门有张公之雾,突无墨子之烟。”

  • 范祁连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附《耿恭传》:“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参见“范羌归”条)《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初

  •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违,如目不见睫。”清袁枚《随园随笔.地理之难》:“牧斋

  • 吹箫伍员

    同“吹箫伍相”。喻指穷困无依者。清钱谦益《赠侯商丘若孩》诗之二:“吹箫伍员求新侣,对酒曹公念旧恩。”

  • 别恨深浦

    同“别君南浦”。宋钱惟演《荷花》诗:“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

  • 争桑

    指春秋时楚国与吴国女子为争采边地之桑叶而互相仇杀攻打。后用此典比喻因民间争端而引起战祸。当初,楚国边境城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氏少女与吴国边境城女子为采摘桑叶之事争吵,两家发怒,互相仇杀;两国边城的

  • 意欲成狱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五:“方上之复辟也,(徐)有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议,劾王文,且诬(于)谦,下狱。所司勘之无验。……有贞曰:‘虽无显迹,意有之。’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乃以‘意欲’二字成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