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米颠拜石

米颠拜石

北宋书画家米芾(fú服)拜石为兄事。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称米南宫、米颠。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以恩补誝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文章新奇绝俗,不沿用前人的老路子。尤精于书法,笔势沉稳飞扬,有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善长临模复制,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又精于鉴赏判定古文物。只要遇到古代器物书画,就一定千方百计得到它才肯罢休。王安石曾经将米芾的诗句写在扇面上,苏轼也很喜欢他的诗。米芾的穿戴仿效唐人,风度潇洒,谈吐清畅,每到一地总有很多人围聚看他。又喜好清洁,以至成癖。他从不与人合用洗脸器具,举止也不拘礼法,极为奇特,时常被人传笑。无为州(在今安徽无为县)有一块大石,形状十分难看,米芾见了却极为高兴,说:“这块石头足应受我膜拜。”于是便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面石而拜,称此石为兄长。由于他不能随波逐流,所以在仕途上屡遭挫折。

【出典】:

宋史》卷444《文苑传六·米芾传》13123-13124页:“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jué决,奇特)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治所)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随宜应付,随波逐流),故从仕数困。”

【例句】: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6载周紫芝诗:“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乃无贤。望尘雅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 宋·文天祥《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载《苏米谈史》:“米芾好奇,知无为军,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命取袍笏,揖而拜之,每呼曰‘石丈’。”


猜你喜欢

  • 祖逖之誓

    《晋书.祖逖传》:“元帝时藩王争权,晋室大乱,元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祖逖是晋代有志之士和有名将领

  • 九州大错

    同“九州铸错”。张光厚《丈夫一首答亚子》诗:“要问当年南北事,九州大错究谁尸?”

  • 白头曲

    同“白头吟”。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诗:“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 洛媛

    同“洛神”。宋杨亿《宣曲二十二韵》诗:“洛媛迷芝馆,星妃滞头城。”

  •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之南,即天下。谓天下只此一人。形容品德或才学独步当时。见唐狄仁杰之事迹。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以明经举,任汴州参军,后改授并州法曹参军,又调任大理丞,

  • 霸陵尉

    同“灞陵醉尉”。宋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傅》诗:“明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霸陵尉。”

  • 戒之在得

    得:贪得。 要以贪得无厌为戒。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汉书.马皇后纪》:“吾少壮时,但慕竹帛,

  • 佩刀三公

    源见“吕虔刀”。谓官居卿相或可至卿相高位。宋陆游《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诗:“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 三人出眢井

    源见“景阳井”。指南朝陈后主与宠妃张贵妃、孔贵妃被隋军从躲藏的枯井里拖出。当亡国奴,羞辱之极。唐刘禹锡《三阁辞》:“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 议伊川

    源见“伊川叹”。慨叹国土沦丧,礼仪风俗改变。宋张元幹《水调歌头.送吕居仁召赴行在所》词:“吾道尊洙 泗,何暇议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