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网漏吞舟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厚,法网宽松得好象可以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然而官吏治理成绩却很好,地方上不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安乐。由此看来,国家安定在于道德力量,不靠严刑苛法。此典又作“漏网”、“漏鱼”、“网漏鲸鲵”、“漏网之鲸”、“吞舟疏漏”、“鱼失吞舟”。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序》3131页:“太史公曰:汉兴,破觚(gū姑,古代方正有棱角之盛酒器)而为圜(yuán圆,同“圆”。意为把方正有棱角之酒器改为圆形酒器。比喻法制之重大改变,由秦代之繁规苛法改为简约宽厚之法律,汉初仅颁约法三章),(zhuó酌,削)雕(diāo凋,雕刻之花纹,比喻华丽装饰)而为朴(意为削去器物上雕刻花纹华丽装饰而使它回复原来朴素形态,即返朴归真,抑奸巧而倡忠厚),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zhēng zhēng争争,淳厚美盛之态势),不至于奸,黎民艾(yì艺,通“乂”,治理)安(太平无事)。由是观之,在彼(指任德)不在此(指任刑)。”

【例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顾和传》:“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主谓 网漏,借指法网疏宽;吞舟,吞舟之鱼,借指巨奸大恶。网眼稀得把吞舟的大鱼都漏掉了,比喻法令不严,重大罪犯得以逃避法网。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宋书·沈攸之传》:“泰始开辟,~。”宋·陆游《贺谢枢密启》:“~,示太平之宽大;云光肤寸,泽庶物之焦枯。”△贬义。多用于描写法令太宽致使坏人漏网。→漏网之鱼 ↔天罗地网


【典源】 《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今译】 汉兴起之时,刘邦废止秦朝苛酷的刑律而约法三章,治理刻薄的习俗,使返回纯朴,刑法宽大,就像鱼网能漏过吞没小船的大鱼,然而官吏治理地方井然有序,并未发生动乱,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释义】 后以此典指刑法宽大; 或指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

【典形】 漏网、漏网之鲸、漏鱼、吞舟疏漏、网漏鲸鲵、网漏吞舟、鱼失吞舟、网目漏吞舟、吞舟漏疏网。

【示例】

〔漏网〕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漏网之鲸〕 明 ·汤显祖《南柯梦记》:“有礼有法,国中无漏网之鲸。”

〔漏鱼〕 唐·元稹《对父杀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吞舟疏漏〕 清·杨观潮《夜香台持斋训子》:“一口气疾恶如仇,还只恨吞舟疏漏。”

〔网漏鲸鲵〕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庙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则毁。网漏鲸鲵,隟开蝼蚁。”

〔网漏吞舟〕 唐·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 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

〔鱼失吞舟〕 清·唐孙华《客谈维扬事重有感》:“鼠因凭社熏难入,鱼失吞舟网尚疏。”


【词语网漏吞舟】  成语:网漏吞舟汉语词典:网漏吞舟

猜你喜欢

  • 临机应变

    机:事物变化的征兆、迹象。面对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朱子语类》卷一三六:“所以张巡用兵,未尝仿古兵法,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盖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见“随机应变”。《水浒传》74回:

  • 遗臭万载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亦作“遗

  • 敲骨榨髓

    同“敲骨吸髓”。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词语敲骨榨髓】  成语:敲骨榨髓汉语大词典:敲骨榨髓

  • 北海鲲

    源见“鲲鹏展翅”。借指庞然大物。清 丘逢甲《书事》诗:“洞庭新进龙君贡,压倒汪洋北海鲲。”

  • 片言酬凿齿

    源见“弥天对”。形容高智而善于对答。五代齐己《寄岘山愿公》诗之一:“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高诱注:‘逸《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后因以“行

  • 国没成湖

    《艺文类聚》卷九引《淮南子》:“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两书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山,勿反顾也。’自尔,此妪数往视门阃。吏问之,妪对如其言。暮,

  • 西门豹治邺

    此典指西门豹治理邺(yè业,今河南安阳北)县,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后以此典比喻地方官革除陋习,兴修水利。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魏国文侯时,任邺县令,以廉洁著称。当时,漳河水患泛滥成灾。地方官吏三

  • 明月珠

    参见:隋侯珠【词语明月珠】   汉语大词典:明月珠

  • 赤绳系

    同“赤绳绾足”。清 金如《兰陵女儿行》:“谓有赤绳系,我母昔口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