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后以“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成算在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五回:“但是看承辉的神情,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峻青《海啸》三章:“老宫相信,这件事,大老姜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
主谓 成,现成的,完整的。画竹子,心中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拿定了主意。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高和《越轨诉讼》:“他早已~,相信凭他的职权和头脑,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常用于形容心中早有成熟的主意。→心中有数 ↔心中无数 不知所措 心无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典源】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今译】 宋代苏轼评论擅长画竹的文同 (字与可) 的画时说,画竹之前,必须胸中先有竹子的形象,要拿起笔仔细揣摩,想清要画的东西,灵感激发,迅速挥毫,一气呵成,以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这种灵感要立即抓住,否则稍纵即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有成熟的办法或主张。
【典形】 腹笋、胸有成竹、胸有竹、已成之竹。
【示例】
〔腹笋〕 明·李东阳 《寿琼山丘先生》:“饱经夸腹笋,忧国见眉颦。”
〔胸有成竹〕 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竹〕 清·刘献廷《代寿浙抚李公》:“代交胸有竹,草檄笔如椽。”
〔已成之竹〕 清·孔尚任 《桃花扇》:“胸有已成之竹,山无难劈之柴。”
【词语胸有成竹】 成语:胸有成竹汉语词典: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