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东晋后期,前秦苻坚(事迹见前“投鞭断流”条)在统一中国北方后,于公元383年,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首在洛涧一战挫前秦锐气。苻坚得知秦军战败,便登上寿阳城头眺望晋军,见晋军军阵严整,兵精将良,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认为是晋军,十分惊恐,回头对苻融说:“晋军实在是个劲敌,怎么能说兵少呢?”在晋军的追击下,前秦彻底失败,苻坚率残兵逃回北方。

【出典】:

晋书》卷114《苻坚载记》2918页:“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陈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句】:

清·吴妍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9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曾朴《孽海花》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李治邦《新闻眼》:“我拧开音响,听琵琶作响,那是著名的古曲《四面埋伏》,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捉对厮杀,惊天动地,~。”


解释皆:都。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qínɡ)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堪,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梁等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其后又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打算一举荡平东晋,统一中国。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近百万大军,向建康进发。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的侄儿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精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前秦军队连续攻下寿春、郧城等重镇后,派大将梁成等驻扎在洛涧,控制淮河,阻止晋军。11月,谢玄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刘牢之攻克梁成营垒,斩杀了梁成和他的十员大将,秦军死伤甚众。

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也被误认为是晋兵。他惊恐地对弟弟苻融说:“晋军也是勇猛强悍的军队啊,怎么说不行呢?”

淝水之战最终以前秦大败而告结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近义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镇定自若

例句

他经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担心。


【词语草木皆兵】  成语:草木皆兵汉语词典:草木皆兵

猜你喜欢

  • 可望而不可即

    明.宋濂《危孝子传》:“视吾贞昉,则若威风之翔千仞,可望而不可即,得与失又为何如哉。”即:接近。能够看得见却不能接近。因以“可望而不可即”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很难实现。明刘基《登卧虎山写怀二十八韵》

  • 化粒成珠

    源见“麻姑掷米”。指仙家神奇变化之戏。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诗:“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 书传青鸟

    同“青鸟传书”。明王玉峰《焚香记.议亲》:“书传青鸟叶题红,秦 晋殷勤两意通。”

  • 巴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相传巴蜀的大蛇能吞食大象,吃下去三年后,才吐出象的骨头。后因以比喻贪求过甚的意思。谚语称:“人心不足蛇吞象。”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 助我张目

    谓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赞助,因而声势更壮。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伎:声乐。兼语 张目,壮声威。指别人帮助自己壮大

  • 齐庭遗恨

    源见“齐蝉”。咏蝉。宋刘骘《馆中新蝉》诗:“摇落何须宋玉悲,齐庭遗恨莫沾衣。”

  • 张融衣

    《太平御览》卷六八九引《齐书》:“高帝即位后(高帝,南齐高帝萧道成),手诏赐张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褴褛,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楚宫腰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又《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宫腰”称美女子纤细的腰肢,或代指美女。南

  • 瑜瑕不掩

    源见“瑕不掩瑜”。喻好坏优劣互相不能遮掩。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嫦娥,依衮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 萧何昴宿

    唐.徐坚、韦述等《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宿精。”传说汉相萧何为昴星之精降生。后遂以此为咏萧何非凡之典。五代前蜀韦庄《饶州余干县枇杷洲……感旧》诗:“已觉地灵因昴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