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此处则专指用做仪仗的棨(qǐ起)戟。唐制,三品以上高官均可在住宅门前设立棨戟。比喻高官贵族之家。出自张俭事迹。张俭(594-653年),雍州新丰(今陕西西安东)人。贞观初以军功升任
同“窃桃儿”。明高启《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是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源见“倾柯卫足”。指向日葵。借指善于自卫者。明阮大铖《燕子笺.合宴》:“待学丹心的卫足葵,一样儿向阳捧日。”【词语卫足葵】 汉语大词典:卫足葵
同“姜诗跃鲤”。清陈维崧《齐天乐.题松萱图为姜西溟母夫人寿》词:“肱被轻分,江鱼远致,长祝岁寒相保。”【词语江鱼远致】 汉语大词典:江鱼远致
同“金鸡放赦”。清宋琬《舟中怀米吉士作长歌寄之》诗:“一朝阊阖放金鸡,狂呼稽首天王圣。”
源见“五陵年少”。泛指富家子弟。元马致远《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曲:“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词语五陵儿】 汉语大词典:五陵儿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萧史教弄玉吹箫的秦楼。泛指公主居处。唐吴融《御沟十六韵》:“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源见“鸣珂里”。尊称他人故里。元 张?《踏莎行.题破窗风雨图和王筠庵韵》词:“碧疏吹溜湿灯花,客卿无梦寻珂里。”【词语珂里】 汉语大词典:珂里
《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魏武帝纪》:“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
源见“鞭尸”。谓报仇雪恨。柳亚子《是日适为“三一八”纪念节感赋一首》:“掘墓鞭尸公论在,休将宽纵误慈悲。”【词语掘墓鞭尸】 成语:掘墓鞭尸汉语大词典:掘墓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