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诗,十分注重从人民当中,从丰富多采的生活中,不断吸取新的、活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现形式;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而又不陷入形式主义。他的许多优秀诗篇,语言的凝炼生动,形象的高度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惊人的成就。杜甫说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正说明了他锤炼字句的精益求精,和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后因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用为写作时追求锤炼语言的典故。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阙》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后句即活化而用此语典。


【词语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语不惊人死不休

猜你喜欢

  • 惠远公

    南朝.梁.释惠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惠远》:“释惠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弱而好书。”“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宏赞象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

  • 王祥与佩刀

    同“王祥贻佩刀”。唐许浑《李定言自殿院衔命归阙拜员外郎迁右史因寄》诗:“吴中旧侣君先贵,曾忆王祥与佩刀。”

  • 青蝇作吊

    同“青蝇吊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只今一瞑无馀事,未要青蝇作吊忙。”

  • 杵臼梁鸿

    源见“梁鸿赁庑”。指居贫赁屋而住,劳作而食的贤士。清孙默《舟泊富春》诗:“风尘孙楚难为客,杵臼梁鸿好著书。”

  • 龙蟠虎踞

    汉.刘歆《西京杂记》载:鲁恭王得文木一枚,我以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为赋曰:“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风翔。”这是以“龙盘虎踞”形容木质花纹的壮美。后用以形容地形雄观险要。常特指南京

  • 鸿渚

    《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毛传:“鸿不宜循渚也。”郑玄笺:“鸿,大鸟也,不宜与凫鹥之属飞而循渚。以喻周公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失其所也。”后遂以“鸿渚”喻称达官、贤者之下临。

  • 上知下愚

    指因先天禀赋不同而在智力程度上相差甚远的两种人。孔子认为,所有的人可以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和“困而不学”四种。其中“生而知之”是为“上智”,“困而不学”是为“下愚”。而在所有人

  • 弱不胜衣

    形容人纤瘦柔弱得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 ㄕㄥ shēng 生)其衣。”瘠( ㄐㄧˊ jí 级):瘦。《洞冥记》:“汉宫人丽娟,善歌,体弱殆不胜

  • 马腹逃鞭

    源见“鞭长不及马腹”。比喻躲脱惩罚。清蒲松龄《大捷二》:“岂谓马腹逃鞭,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其他 躲在马肚子下逃过了鞭子的惩罚,比喻侥幸躲过了惩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五

  •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仁义礼乐的政教招徕他们。 古代儒家强调用“文德”招徕远人,而不诉诸武力。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北魏.高闾《请筑长城表》:“臣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