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裳雉

越裳雉

后汉书.南蛮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周朝时,南方有越裳国,曾向周贡献白雉。后遂用为异族归服进贡之典。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诗:“重来越裳雉,再反西旅獒。”


猜你喜欢

  • 伯牙鼓琴

    《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

  • 瑜瑕不掩

    源见“瑕不掩瑜”。喻好坏优劣互相不能遮掩。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嫦娥,依衮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 举火取笑

    参见“褒姒惑周”。

  • 三竿

    太阳上升,高达三竿,形容时间已经不早。《南齐书.天文志》:“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词语三竿】   汉语大词典:三竿

  • 隐不违亲

    谓虽隐居山林也不放弃奉养父母的职责。《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不识之无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

  • 芦中

    源见“芦中人”。泛指亡匿之处。清全祖望《周布衣传》:“一日遇华亭 徐副院孚远于芦中,与之偕归。”

  • 盗移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唐.李贤注:“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大盗指王莽。后遂用为叛逆篡位之典。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诗:

  • 酌贪泉

    《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操守清廉。“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

  • 鹑结

    同“鹑衣百结”。宋刘克庄《书画》诗:“不如鹑结村夫子,惟宝《蒙求》与《孝经》。”【词语鹑结】   汉语大词典: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