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裘缓带
裘:皮衣服。缓:宽松。穿着轻松柔软的皮衣,系着宽松的带子。形容态度闲适从容。典出晋羊祜之事迹。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司马师妻弟。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屯田储粮,做伐吴准备。屡请出兵,未能实现,临死时,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羊祜屯兵荆州之时,垦荒地,设学校,安抚远近,甚得江汉之地民心。并和东吴以信义各保边界。羊祜在军中也过得轻松舒适,常常穿着轻暖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衣带,寝帐周围,只有十几个侍卫,并时常出去游猎而不处理政务。
【出典】:
《晋书》卷34《羊祜传》1015页:“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例句】:
宋·孔平仲《续世说·雅量》:“唐庄宗为晋王时,张彦作乱,王斩张彦及其党七人,余无所问。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2回:“乐和选十个彪形大汉,各带弓刀;自己轻裘缓带,骑着白马,到城门边,果然大开,昂然而入。”
并列 身穿轻而暖的皮衣,腰系宽松的大带子。形容从容闲适的神态。《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身不被甲。”△褒义。旧时多用来形容贵族阶层的潇洒风度。也作“轻裘大带”、“缓带轻裘”。
【典源】 《晋书·羊祜传》:“ (羊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今译】 晋代羊祜(字叔子) 都督荆州诸军事,为征南大将军,统率重兵。但他在军中常常不穿甲胄,只穿轻暖的皮衣,系宽松的带子,侍卫不过十几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风度闲适,雍容倜傥。
【典形】 缓带、缓带将军、缓带轻裘、轻裘、轻裘缓带、羊祜风流、风流羊叔子、叔子风流。
【示例】
〔缓带〕 宋·苏轼《送蒋颖叔帅熙河》:“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
〔缓带将军〕 清·诸可宝《莺啼序·丁卯舟次纪感》:“刚看到,大旗红日,万骑千乘,缓带将军,列侯开府。”
〔缓带轻裘〕 宋·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余烈到如今。”
〔轻裘〕 宋·宋祁《真定述事》:“四十年来民缓带,使君何事不轻裘?”
〔轻裘缓带〕 宋·王安石《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词语轻裘缓带】 成语:轻裘缓带汉语词典:轻裘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