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还桑椹

还桑椹

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北史》:“后周赵肃为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椹落其家,就遣人悉拾归其主,诫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物(机杼,本为织布事,此指自己劳动所得),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又《隋书.赵轨传》:“高祖(唐高祖李渊)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椹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按:赵肃为后魏洛阳人,其子为隋赵轨。两书所载事同,惟父与子未知谁为确实,或《御览》误书人名,或均以还椹教子。后因用为以德教子的典故。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上卷:“饬儿还椹,促侄贩葱(南朝.梁.吕僧珍,拒绝侄儿请求做州官,劝他速贩葱肆,以求谋生。见《染书.吕僧珍传》)。”元.刘时中套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后套)〔五煞〕:“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廉似还桑椹赵府判。”


猜你喜欢

  • 马语

    《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广汉翁伟能听鸟兽之音。(尝)乘蹇马之野,而田间有放马者,相去数里,鸣声相闻。翁伟谓其御曰:‘彼放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骂此辕中马蹇马,蹇马亦骂之曰眇马

  • 方瞳翁

    汉刘向《列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又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

  • 坎井之蛙

    《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坎

  • 欲母早死

    《淮南子.说山训》:“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这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看到东邻家老母死了,儿

  • 东山安石

    源见“东山再起”。指隐居东山的谢安。明杨慎《塞垣瑞鹧鸪.隐括唐词》词:“谁起东山 安石卧,为君谈笑静风烟。”

  • 山雉迎

    源见“鲁恭驯雉”。称美地方官有德政。唐杜甫《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 猘儿

    《三国志.孙策传》:“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裴松之注引《吴历》:“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后以“猘儿”称年少勇猛的孙策。清徐昂发《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

  • 戴笠

    源见“乘车戴笠”。戴斗笠。形容清贫。宋孔平仲《送张天觉》诗:“万事倏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词语戴笠】   汉语大词典:戴笠

  • 廉蔺在公

    源见“负荆请罪”。谓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精诚协作。《宋书.张永传》:“当远慕廉 蔺在公之德,近效平 勃忘私之交。”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谓旅行之客喝了饯别之酒上路,一觉醒来,在船上见到的只是岸柳、晓风、残月而已。 形容旅途的凄清况味和旅人的寂寞情怀。语出宋.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