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连璧

连璧

庄子.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连璧”又称“双璧”,“两璧相连”,常用以比喻并美的两人或两物。

晋书.夏侯湛传》:“湛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师谓之连璧。”此指才貌并美的二友。


【典源】《世说新语·容止》:“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南朝齐·臧荣绪《晋书》:“ (夏侯) 湛美容观,才章富盛,早有名誉。与潘安仁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师谓之连璧。”《晋书·夏侯湛列传》亦载。又《北史·韦孝宽传》:“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同隶荆州,与孝宽情好款密,政术俱美,荆部吏人号为连璧。”

【今译】晋代潘岳 (字安仁) 与夏侯湛皆富文才,姿容并美。二人亲密友善,每当外出,总是乘车同行。当时人们称美他们为连璧。又北周时独孤信与韦叔裕 (字孝宽) 交谊深厚,治绩俱佳,亦被人称为连璧。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同样出色的人。

【典形】 连璧、联璧、潘夏、全璧散、双璧、双连珠、同舆、湛岳、连手望安仁、白璧为谁连。

【示例】

〔连璧〕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联璧〕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潘夏〕 南朝陈·陈暄《洛阳道》:“欲知双璧价,潘夏正连茵。”

〔全璧散〕 唐·李商隐《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双璧〕 明·陈子龙《送子服之维扬兼讯子退》:“徘徊慎行旅,咫尺联双璧。”

〔双连珠〕 南朝齐·陆厥《齐歌行》:“同载双连珠,合席悬河注。”

〔同舆〕 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

〔湛岳〕 宋·苏轼《书韩干二马》:“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湛岳有妍姿。”


【词语连璧】   汉语词典:连璧

猜你喜欢

  • 汉浦遗玦

    同“汉皋解佩”。玦,美玉。宋周密《霓裳中序第一》词:“红兰谁采赠别,洛妃分绡,汉浦遗玦。”

  • 花朝月夜

    见“花朝月夕”。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同宴赏,佳节须酬。”【词语花朝月夜】  成语:花朝月夜汉语大词典:花朝月夜

  • 吹竽已滥

    源见“滥竽充数”。比喻冒充凑数的现象已很普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吹竽已滥,汲绠不修,岂复敢以斯文自诡?”

  • 书不尽言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谓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用作书信结尾的用语。《三国演义》二六回:“公视之,乃刘玄德书也。其略云:‘……书不尽言,死待来命。’”主谓 原指文辞不能表达完意

  • 璧悲三献

    源见“和氏之璧”。悲叹怀才不遇。唐张子容《璧池望秋月》诗:“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 畏牺牛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者,蒙人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食,同饲),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

  • 卧柳生枝

    《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己立’。”此事又见《搜神记》卷六,《开元占经》卷一一二引京房《易传》。旧传此事象征立汉宣帝刘

  • 戈转日

    同“戈回日”。清方文《即事》诗:“力似鲁阳戈转日,精如邹衍笛生春。”

  • 鹏鷃

    源见“鲲鹏展翅”、“榆枋之见”。鹏举九天,斥鷃笑之。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悬殊。晋孙绰《兰亭集后序》:“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快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唐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诗:“昔许霄汉期,今

  • 言之成理

    谓说话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主谓 话说得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足以欺惑愚众。”△多用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