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铭心刻骨

铭心刻骨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激之至或感受极深,永志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二出:“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康有为《大同书》甲部:“感恩罔极,叩头泥首,铭心刻骨。”也作 ① 【刻骨铭心】。《水浒全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谁知黄二麻子于这三片咸肉竟是刻骨铭心,也决计忘不掉。”


并列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邓贤《中国知青梦》:“我们有理由把这种劳动致富的平凡愿望看作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的理想之梦,一个当时注定不能实现的遥远而渺茫的人生‘乌托邦’。”△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上。也作“铭肤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骨”、“刻骨铭心”、“刻骨镂心”、“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心刻骨”。


【词语铭心刻骨】  成语:铭心刻骨汉语词典:铭心刻骨

猜你喜欢

  • 钟漏并歇

    源见“钟鸣漏尽”。比喻年老衰残。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老身钟漏并歇,残年向尽。”主谓 钟,古代响器,古代击钟以报时;漏,滴漏,古代

  • 立遭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適( ㄉㄧˊ dí ):通“嫡”。正妻,正妻所生的儿子。子:指庶出的儿子。 在古代封建宗法社会里,从嫡子中选立继承人,只按年龄长幼,而不看为人贤否;在庶子中确立继承人,只看庶子母亲的身份贵贱,而不

  • 木作肠

    同“木人石心”。清黄景仁《十四夜宴程澂江学使者座》诗:“千金共说盐为笑,一曲能回木作肠。”

  • 富年

    《文选.枚乘〈七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李善注:“凡人之幼者,将来之岁尚多,故曰富也。”后因以“富年”指少壮之时。《周书.王褒传》:“昔吾壮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欢衡泌。

  •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见“同日而语”。《晋书·慕容盛载记》:“勋道之茂,岂可与周公~乎?”【词语同日而言】  成语:同日而言汉

  • 纶诰

    源见“纶綍”。指皇帝的诏令文告。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梁,俄而入掌纶诰。”【词语纶诰】   汉语大词典:纶诰

  • 卞和刖

    同“抱璧双刖”。宋陆游《书幸》诗之二:“既逃申公钳,又异卞和刖。”

  • 文君司马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

  • 雁足

    同“雁足书”。南朝 梁王僧孺《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天雨花》二回:“虽有父,身去远,雁足难凭。”【词语雁足】   汉语大词典:雁足

  • 兵不血刃

    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荀子认为,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他说,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上述四帝、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因而,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