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铭心刻骨

铭心刻骨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激之至或感受极深,永志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二出:“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康有为《大同书》甲部:“感恩罔极,叩头泥首,铭心刻骨。”也作 ① 【刻骨铭心】。《水浒全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谁知黄二麻子于这三片咸肉竟是刻骨铭心,也决计忘不掉。”


并列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邓贤《中国知青梦》:“我们有理由把这种劳动致富的平凡愿望看作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的理想之梦,一个当时注定不能实现的遥远而渺茫的人生‘乌托邦’。”△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上。也作“铭肤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骨”、“刻骨铭心”、“刻骨镂心”、“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心刻骨”。


【词语铭心刻骨】  成语:铭心刻骨汉语词典:铭心刻骨

猜你喜欢

  • 列子居郑圃

    《列子.天瑞篇》:“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战国时,列御寇隐居在郑国的一个果菜园子里,四十年无人知晓。后用为咏隐士之典。唐.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诗:“列子居郑圃,不

  • 执牛耳

    《左传.哀公一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於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古代诸侯盟会,主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盛盘中让与盟

  • 鸣条之事

    《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后借指征战之事。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词语鸣条之事】  成语:鸣条之事汉语大词典:

  •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顺任自然,不妄为。 一切听其自然,天下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 古代道家在政治上反对变革,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作为,天下自然会稳定。语出《老子》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同书四八章:“为学日益

  • 偷桃啖枣

    源见“方朔偷桃”、“枣大如瓜”。咏仙道生活。寓祝贺寿辰之意。宋孙惟信《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词:“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

  • 宾实

    《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后因以“宾实”谓名声与事功相称。南朝 梁钟嵘《诗品.总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隋书.李德林传》:“至若臣者,本惭宾实,非勋非德,

  • 天生蒸民而树之君

    蒸:众。一作“烝”。树:立。 上天生育众百姓,并建立君主来统治他们。 旧时表示君权神授,职在牧民。语出《三国志.高堂隆传.附栈潜》:“潜上疏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焘群生,熙育兆庶。’”《

  • 鵷鹭班

    源见“鹭序鵷行”。指朝见帝王时按官品次序排列的群臣。明 汤式《端正好.元日朝贺》曲:“鵷鹭班文僚武僚,熊虎队龙韬豹韬。”

  • 出其不虞

    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见“出其不意”。《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精骑五百,自足平殄。”【词语出其不虞】  成语:出其不虞汉

  • 弊帚千金

    同“敝帚千金”。主谓 对自己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视。语本《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