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津

问津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答道,正是。长沮便说,他既然被称为圣人,当然知道渡口在哪里,还问什么呢?

【出典】: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例句】: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指 “询问”、 “打听”,如 “无人问津”即言 “无人过问”、“无人打听”。

问津”此义从何而来呢?

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 《桃花源记》,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武陵郡一位渔人乘船在河上打鱼,夹岸桃花盛开,景色分外迷人,他让自己的船顺流而下,忽然发现桃林尽头有座山,山有个洞,洞中有光,他便进去了。洞越来越大,走到尽头豁然开朗起来,里面竟然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因避秦乱而逃到这里,从此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生活。他们嘱咐渔人说,这里的事 “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返回时沿路做了标记,以便日后再来寻访。到了武陵郡后,渔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守,太守让渔人做向导,派人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标记都不见了,那山洞怎么也找不到了。

那山洞里面的世界,人们说是 “世外桃源”。

后来,有个南阳高士刘子骥听说此事后, “欣然前往”,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不久,他就病故了,“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问津”一语便被广泛运用开来。

问津”一语最早见于 《论语·微子》: “使子路问津焉。”但表示 “询问”、“过问”、“打听”等义并被广泛使用,则缘于 《桃花源记》。


【词语问津】   汉语词典:问津

猜你喜欢

  • 燕颔儒生

    同“燕颔书生”。唐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诗:“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词语燕颔儒生】  成语:燕颔儒生汉语大词典:燕颔儒生

  • 石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勇猛善射。南朝 梁徐悱《白马篇》:“雄名盛李 霍,壮气勇彭 韩。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

  • 兰台风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楚襄王与宋玉等游兰台宫,有风飒然吹来,楚王敞襟开怀,感到

  • 延州空挂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凭吊亡友。春秋 吴公子季札本封延陵,复封州来,因以“延州”借指季札。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 曲肱北牖

    《论语.述而》:“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晋.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曲肱北牖”用孔丘与陶

  • 桥边纳履

    同“圯桥进履”。清毛奇龄《题张舍人携琴图》诗:“桥边纳履贻书早,海上乘槎探石迟。”

  • 吴猛画江

    《晋书.吴猛传》:“吴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已而噬亲也。年四十,邑人丁义始授其神方。因还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晋人吴猛跟随丁义学有神仙法术。

  • 俭池

    同“俭府”。宋朱涣《百岁令.寿丁大监》词:“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

  • 独酌谣

    南朝.陈沈炯《独酌谣》:“独酌谣,独酌独长谣。智者不我顾,愚夫余未要。不愚或不智,谁当余见招。所以成独酌,一酌倾一瓢。……”南朝陈.沈炯在《独酌谣》中表述了他自饮自叹悲伤颓废的心情。后遂用为文士自伤之

  • 还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谢安曾辞官隐居会稽 东山。因以“还东山”泛指退隐。南朝 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偶与张 邴合,久欲还东山。”【词语还东山】   汉语大词典: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