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 此典指汉初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已是国强民富之兴旺景象,粮库里陈粮压陈粮,层层积累,满得溢出仓外,在露天堆积着,以至于腐烂不能吃。后以此典比喻因循保守,没有革新创造。
【出典】:
《史记》卷30《平准书》1420页:“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郡、县政府所在城邑)廪庾(yǔ宇,米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绳索)朽而不可校(jiào教,计数)。太仓(汉代京城储粮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yì一,米装太满,溢出仓外)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例句】: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母续传》:“其族散处,四方皆遍,民得依倚出入,通祀于家,曰司仓之神,曰司箧之神,以多为贵,陈陈相因。” 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夫水、旱感召之说,杂家之所言,皆附会也,不足以取信。而儒者又疏阔,其言庸迂,陈陈相因。” 孙中山《民权主义》6讲:“全体组织,不容根本改造,因为习惯太久,陈陈相因。” 李大钊《新纪元》:“那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就过了百千万亿年,也是毫无意义,毫无趣味,毫无祝贺的价值” 秦牧《浓缩的蜜糖和凝炼的艺术》:“人们不喜欢陈陈相因。‘似曾相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或者吞温水似的、泥河流似的那种平凡琐碎的东西,而喜欢有独特奇警之处的作品。”
偏正 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新粮。后多比喻因袭旧套,毫无创新。语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秦牧《浓缩的蜜糖和凝炼的艺术》:“人们不喜欢~,‘似曾相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或者吞温水似的,泥河流似的那种平凡琐碎的东西,而喜欢有独特奇警之处的作品。”△描写没有创新。→墨守成规 固步自封 萧规曹随 ↔推陈立新 革故鼎新
解释本指粮仓中的陈谷逐年增积。现多用来比喻因袭陈旧,缺乏创新。
出处《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高祖统一天下后,休养生息,整顿经济,重视农业,发展商业,顺从百姓的意愿,不随便滥加干扰。到汉武帝刘彻时,七十多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大的水旱灾害,百姓就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各郡县的粮仓都装得满满当当,府库中贮存了很多用不完的财物;京城积存的钱币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以至于钱币散落,无法清点;京城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完,陈粮加陈粮,满得都溢到了仓外,以至于腐烂变质不能吃了。总之,这时老百姓家家富裕,看门的人都能吃到小米和肉,做官的人很少调动。因为物质生活富裕,所以人人自爱,不轻易犯法,大家都以施行仁义为首要的事,鄙视可耻的行为。文帝、景帝时,他们奖励耕作、劝勉农桑、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汉朝初年文帝、景帝时的盛世称为“文景之治”。
近义因循守旧
反义推陈出新
例句
一个模式,“依法炮制”,陈陈相因,“似曾于相识”那一套东西,是文艺的大忌。
【词语陈陈相因】 成语:陈陈相因汉语词典:陈陈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