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陶潜五柳

陶潜五柳

同“陶潜柳”。明郑若庸《玉玦记.侵南》:“我爱煞那陶潜五柳疏疏。柳下东篱,多少黄菊,直待要迷却诗魔,勾将酒债,掷了兵符。”


【典源】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南史·隐逸传》亦载,后有“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晋书·隐逸传》、《宋书·隐逸传》亦载。

【今译】 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 他怀抱高尚,隐居田园,曾写《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说:“先生不知何处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因为住宅边有五株柳树,就以此为号了。性格沉静少言,不羡慕荣华富贵。好读书,而不钻牛角尖; 每当有些心得,就快活得忘了吃饭。性爱饮酒,由于家贫不能常得到,亲友往往摆酒请他,一饮就要酣醉方休,然后告辞。居室简陋,不蔽风日; 衣裳粗劣,吃食缺少; 也能安然处之。常写作诗文自娱,表达自己的志向,对世上得失不以为意,这样渡过一生。”

【释义】 后以此典指隐士,或隐士的住所; 有时也用以咏柳。

【典形】 高士柳、柳飞彭泽雪、门柳、陶令柳、陶令株、陶潜柳、陶宅五株、五柳、五柳陶、五柳先生、五株柳、先生柳、渊明柳、元亮柳、种柳、陶氏门前柳、柳暗陶公门、筑室种柳、门前五柳、陶家柳、五杨柳。

【示例】

〔高士柳〕 清·王摅《赠张带三考功》:“老去风怀高士柳,乱余心事故侯瓜。”

〔柳飞彭泽雪〕 唐·李商隐《永乐县所居》:“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

〔门柳〕 宋·王安石《即事》:“门柳故人元亮宅,井桐前日总持家。”

〔陶令柳〕 清·程先贞《哭卢南村先生》:“寂寞风摧陶令柳,凄凉雨打邵侯瓜。”

〔陶令株〕 宋·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陶潜柳〕唐·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陶宅五株〕 唐·李端《折杨柳》:“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平。”

〔五柳陶〕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时邀五柳陶,共过三径诩。”

〔五柳先生〕 清·郑燮《述诗》之一:“八斗才华曹子建,还让老瞒苍劲,更五柳先生澹永。”

〔五株柳〕 唐·李白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先生柳〕 唐·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渊明柳〕 宋·汪元量《酬隐者刘桃冈》:“拟折渊明柳,重寻梦得桃。”

〔元亮柳〕 清·丘逢甲 《村居书感》之一:“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种柳〕 宋·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猜你喜欢

  • 夷甫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又《晋书.王衍传》载:王衍字夷甫,官居宰辅,并以二弟分领荆州、青州,王衍对弟说:你二人在外,我留京城,足为“三窟”。后亦以为典,喻多种图安避祸求福之法。宋苏轼《用和人求笔迹寄莘老》诗

  • 燕颔书生

    源见“封侯万里”。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明唐顺之《寄周中丞备御关口》诗:“燕颔书生人共羡,一朝投笔去平戎。”【词语燕颔书生】  成语:燕颔书生汉语大词典:燕颔书生

  • 扫墓望丧

    《文选》卷五四唐李善注引《汉书》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腊,祭名,在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之日为腊日。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到洛阳,适见报

  • 蛟人珠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泣之珠。亦喻似珠之物。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兴来下笔到奇景,瑶盘迸洒蛟人珠。”

  • 聊借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况官舍不容寄迹,愧无尺地;将民房暂且安身,聊借一枝。”

  • 掘墓鞭尸

    源见“鞭尸”。谓报仇雪恨。柳亚子《是日适为“三一八”纪念节感赋一首》:“掘墓鞭尸公论在,休将宽纵误慈悲。”【词语掘墓鞭尸】  成语:掘墓鞭尸汉语大词典:掘墓鞭尸

  • 屠龙之伎

    同“屠龙技”。唐刘禹锡《何卜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词语屠龙之伎】  成语:屠龙之伎汉语大词典:屠龙之伎

  • 一献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并列 指人臣过蒙上宠幸。语本《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

  • 拙鮌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同鮌)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史记.夏本纪》:“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

  • 等夷之心

    同“等夷之志”。清龚自珍《尊命》:“其于君也,有等夷之心,有吾欲云云之志。”【词语等夷之心】  成语:等夷之心汉语大词典:等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