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雪泥鸿爪”亦作“雪鸿指爪”。后因指往事留下的痕迹。

清.赵执信《太白酒楼歌》:“又不见曹王陵暮碻磝北,残松积藓荒碑亭,雪泥鸿爪半澌灭,雄名空自驰风霆。”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二九《题包参军东游稿后》:“幽忧抱疾,块守蜗庐,雪泥指爪,讬之梦寐。”


偏正 鸿雁在雪地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故留别某某,皆有诗四首,~,小纪因缘。”△常用于描写岁月辗过的痕迹。→雁过留声 飞鸿踏雪。也作“雪鸿指爪”、“雪泥鸿迹”、“雪中鸿爪”。


【典源】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今译】 苏轼诗道:“人生到处飘泊像什么? 就如同那鸿雁踏在雪泥。泥上随意留下了点点爪迹,鸿飞那管它是东是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四处飘泊; 或形容生涯行止的踪迹。

【典形】 东西鸿爪、飞鸿留爪、鸿过雪、鸿留爪、鸿爪、鸿爪雪、踏雪飞鸿、雪泥、雪泥鸿爪、雪爪、鸿爪迹、雪上留痕、雪染鸿泥、鸿留泥上雪、雪泥迹、鸿爪一瞥。

【示例】

〔东西鸿爪〕 清·徐乾学《叠韵答学山侄》:“东西鸿爪皆空点,今古蛾眉不易防。”

〔飞鸿留爪〕 明·袁宏道《黄平倩至玉泉以书见要》:“几年抛没叹吹云,又作飞鸿留爪地。”

〔鸿过雪〕 清·王夫之《续落花诗》之十三:“身世无余鸿过雪,人天莫问雨成刀。”

〔鸿留爪〕 清·丘逢甲《次韵再答晓沧》之二:“半生踪迹鸿留爪,终古英雄豹死皮。”

〔鸿爪〕 清·唐孙华《寿陆次公别驾》:“偶然鸿爪宦游踪,早占青山乌目峰。”

〔鸿爪雪〕 清·王摅《发蒙阴》:“落落萍踪鸿爪雪,萧萧蓬髩马蹄风。”

〔踏雪飞鸿〕 清·鄂尔泰《滇中回宿易隆诗》:“踏雪飞鸿任此身,戟辕回首已前因。”

〔雪泥〕元·萨都拉《经姑苏与张天雨》:“踪迹留雪泥,宇宙寄泡影。”

〔雪泥鸿爪〕 清·赵执信《太白酒楼歌》:“雪泥鸿爪半嘶灭,雄名空自驰风霆。”

〔雪爪〕 清·杨潮观《韩文公雪拥蓝关》:“千乡万里,却早定数安排矣! 留雪爪,似鸿泥。”


【词语雪泥鸿爪】  成语:雪泥鸿爪汉语词典:雪泥鸿爪

猜你喜欢

  • 遗经

    源见“孔壁遗文”。指孔壁所藏的典籍。宋曾巩《寄王介卿》诗:“周孔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同“遗子一经”。元王构《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词语遗经】

  •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艰:难。惟:为,是。 知道它并不难,实行它就难了。语出《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安国传:“言知之易,行之难。”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 门外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圆智举东坡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邑岂非清净身’,曰:‘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此菴曰:‘是门外汉耳。’”宋.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赴汝州途中,曾游庐

  • 反水不收

    同“覆水难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见“覆水难收”。【词语反水不收】  成语:反水不收汉语大词典:反水不收

  • 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礼记》中,强调兄弟出行应该象大雁飞行时那样有次序。后遂用为咏兄弟之典。唐.皇甫冉《送从弟预贬远州》诗:“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词语雁行】

  • 丘嫂颉羹

    《史记.楚元王世家》载:“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佯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

  • 废学如断织

    汉代乐羊子中途停学,其妻引刀断织以劝戒的故事。意思是学习半途而废,如断织于机上。《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外出求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

  • 背痒仙爪爬

    源见“麻姑搔背”。比喻正中下怀,称心如意。宋苏轼《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却得仙爪爬。”

  • 垫角巾

    同“折角巾”。清唐孙华《寿朱雪鸿七十》诗:“坐中独掣谈经席,雨后争看垫角巾。”

  • 竖牛之祸

    《左传.昭公四年》、《昭公五年》载:春秋时,鲁 叔孙穆子与庚宗妇人所生之子,号曰牛,官为“竖”,称竖牛。受宠,使参与政事,后酿成祸乱。后因以“竖牛之祸”为昵爱酿祸之典。清袁枚《随园随笔.术数》:“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