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鲁禽情”。比喻违背本愿而忧愁不安。唐李白《大鹏赋》:“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
源见“鸱得腐鼠”。喻追求权势利禄等的欲望。唐戴叔伦《孤鸿篇》诗:“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源见“紫气东来”。指关令尹喜守候老子。借指仰慕高士,欲与一起隐逸。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获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北魏时,达摩和尚出家后由释迦亲授禅宗,以僧迦梨衣,即金襕的袈裟。后世
原作“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形容只知次要的部分,而不了解主要的,更重要的内容。西周末年,政治黑暗,国势危如累卵,使臣下有临渊履冰之惧。因而当时有首诗说,不敢徒手捉老虎,不敢没船把河渡。人们只见这一点,
见“之乎者也”。【词语之乎也者】 成语:之乎也者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骥,还怜倾盖似登龙。”同“伏枥骥”。清吴嘉纪《
同“秦关百二”。清赵翼《接同年陈兰江书知其官金华教授喜而有赋》诗:“歌袴尚传秦百二,诗筒好递浙西东。”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
源见“蚊虻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郦道元《水经注》,无有疏之者,盖亦难言之矣。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主谓 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