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

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

唐.杜甫《渚将五首》其四:“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气祲未全销。”

又《送容州中丞赴镇》:“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军。”李瀚《蒙求》:“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典源】 《后汉书·马援列传》注引《广州记》 曰:“ (马) 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水经注·温水注》引《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阯,在边界上树立两根铜柱,作为汉与南方外国的疆界标志。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将领征战边地建功。

【典形】 伏波铜柱、汉将柱、汉柱、马援铜柱、马援柱、马柱、铜标、铜留铸柱、铜柱、铜柱标、铁柱成千古、云深铜柱、铜柱勋高、铜柱伏波。

【示例】

〔伏波铜柱〕 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灿星辰而增辉,挂文字而不灭,虽汉家金茎,伏波铜柱,拟兹陋矣。”

〔汉将柱〕 明·陈子龙《送张孝廉游广州》:“应题汉将柱,独上武王台。”

〔汉柱〕 宋·范成大《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摩挲汉柱怆分襟,邂逅吴船喜盍簪。”

〔马援铜柱〕 元·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

〔马柱〕 清·丘逢甲《寄兰史晓沧菽园》:“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铜标〕 明·汤显祖《紫钗记》:“将礼登坛,冠世英雄表。金汤生气象,回铜标。”

〔铜留铸柱〕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鸢泊启行,蛮溪请往。铜留铸柱,革誓裹尸。”

〔铜柱〕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西距大秦,杂金行而孕气;南通交趾,枕铜柱以为邻。”


猜你喜欢

  • 周公居东

    《书.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 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周公居东”表示退职避居。宋陆游《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诗:“周公

  • 晨钟暮鼓

    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常挂情。”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以表示时光推移。宋陆游《短歌行》诗:“百年鼎鼎事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亦表示警悟爱惜时日。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玉红

  • 车水马龙

    原指当朝权贵们交往频繁,门庭若市,车马络绎不绝。明德马皇后(?-79年)马援幼女,十三岁入宫,为贵人,明帝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后。章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尚节俭,“常衣大练,裙不加缘”。她鉴于西汉外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人皆亲如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水浒全传》四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

  • 羿落九乌

    同“羿射九日”。唐李白《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黄向访主

    《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谢承《后汉书》曰:“黄章字文章,为性廉洁,尝(原作常)步行于路中,得金玑一囊,可值二百余万,募求得其主而还之。”黄向拾金不昧,品格廉洁。后因用为咏廉士之典。唐.李瀚《蒙求》:“黄

  • 蓬蒿人

    源见“仲蔚蓬蒿”。指隐居不仕之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瓦窑

    清.褚人获《坚瓠集》:“无锡邹光大连年生女,俱招翟永龄饮。翟作诗曰:‘去岁相招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召;作诗上覆邹光大,令正原来是瓦窑。’”《诗经.小雅.斯干》称生女孩后,使之“弄瓦”,即让她玩纺砖,以

  • 迁莺侣

    源见“出谷迁乔”。指同时登第的人。唐李商隐《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诗:“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 人比黄花瘦

    黄花:菊花。 多指妇女因爱情波折而变憔悴。语出宋.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一折:“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