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騄万里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注:此皆良马名)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逸周书.周穆王篇》:“穆王乘八骏,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一日行万里。”
“骥騄万里”即上述周穆王二事之合称。后因用为良马奔腾以喻逞志之典。
宋.李清照《打马赋》:“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注:此皆良马名)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逸周书.周穆王篇》:“穆王乘八骏,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一日行万里。”
“骥騄万里”即上述周穆王二事之合称。后因用为良马奔腾以喻逞志之典。
宋.李清照《打马赋》:“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
同“蜗角斗争”。清魏源《游山吟》之二:“蜗争羶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词语蜗争】 汉语大词典:蜗争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音zhì,狗发狂),无不噬也。”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啮人也。”国狗之瘈,谓国中养的狗发了疯,比喻妒害贤能的权贵幸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比喻阿谀奉承,也用以形容人的面容姣好。出自唐杨再思事迹。杨再思(?-709年),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北)人。明经及第。武则天时居相位十余年。为人巧佞邪媚。史载,在一次宴会上,杨再思为了取媚于武则天的
同“精卫填海”。金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子胥鼓浪怒未泄,精卫衔薪心独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成),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因以“适野谋”谓在野
《孟子.万章上》:“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后因用“艾怨”泛指悔恨、埋怨。张洁《沉重的翅膀》十二:“〔万群〕生硬和冰冷后面,是方文煊几乎可以触摸到的浓
人得其平就不言语,水得其平就不流动。 意犹“物不得其平则鸣”。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八.长灵守卓禅师》:“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绝毫绝厘。’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填沟塞壑。’曰
同“穿杨叶”。唐王起《和周侍郎见寄》:“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须受新香。”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三乐”是指三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