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鲁恭壁书

鲁恭壁书

鲁恭:西汉鲁恭王刘余。壁书:在墙壁里发现古代书籍。鲁恭王刘余是汉景帝刘启之子,在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立为淮阳(今河南淮阳县)王。吴楚等七国的叛乱被平定后,在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刘余改任鲁(今山东曲阜县)王。刘余喜欢建造宫殿和风景园林,喜欢豢养骏马名犬,晚年喜爱音乐,不善辞令。为人口吃,说话含混不清。当年在建造宫殿时,要拆掉孔子旧宅去扩建王宫。在拆墙时,意外发现了孔氏先人为躲避秦朝焚书的灾祸而藏入墙内的古文经传著作,其中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几十篇,都是用古文字写的。另外,鲁恭王在拆毁孔宅时听到音乐演奏声,感到害怕,就停止了拆毁。后以“鲁壁”或“孔壁”为咏古代典籍以及有关史事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53《景十三王传·鲁恭王刘余传》2413、2414页:“鲁恭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qìng庆,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或铜制成)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汉书》卷30《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恭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

【例句】:

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唐·李隆基《春晚宴两相诗序》:“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 唐·李德裕《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唐·崔日知《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孔壁采遗篆,周韦考艳编。” 宋·刘筠《劝石集贤饮》:“鲁壁休分科斗字,蜀都且换鹔鹴裘。” 元·柳贯《尊经堂》:“济南耄言出,孔壁发神秘。”元·王逢《和张员外》:“衣冠并入梁园宴,简册潜回孔壁光。” 明·李东阳《送孔公璜三代学录》:“虞廷礼乐新笾豆,鲁壁弦歌旧典坟。” 明·陈子龙《寿梁溪封太史马公》:“曾收孔壁遗经在,新锡龙门世史名。” 清·吴伟业《物幻诗·芦笔》:“扫来鲁壁枯难用,焚就秦灰煮不成。” 清·顾炎武《元旦陵下作》:“甲子轩庭历,《春秋》孔壁书。” 清·施闰章《顾宁人关中书至》:“书曾搜鲁壁,诗已变秦声。” 清·王夫之《答黄度长》:“传经鲁壁闻丝竹,述酒紫桑访秫粳。”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87首:“从此不挥闲翰墨,男儿当注壁中书。”


猜你喜欢

  • 代妤摩笄

    《战国策.燕策一》:“昔赵王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之可以击人。与代王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歠(音chuò,羹汤),即因反斗击之。’于是酒酣

  • 和羹梅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大臣辅助君王综理国政。唐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诗:“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 阳六

    同“阳九百六”。《宋书.邓琬传》:“阳六数艰,云雷相袭。高皇受历,时乘云辔,顿于促路。”【词语阳六】   汉语大词典:阳六

  • 军谋借箸

    源见“留侯借箸”。指在军中出谋划策。清文廷式《贺新郎.赠梁节庵》词:“酒酣更喜纶巾岸,记当日,军谋借箸,尚方请剑。”

  • 尺短寸长

    意指尺虽比寸长,但用于更长处却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却显得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屈原以放逐之身向太卜郑詹尹尽抒忠愤之情,太卜郑詹尹无言可对,便只好回答说:大凡长的东西有

  • 汉阴诮

    源见“抱瓮灌园”。借指隐者的讥嘲。唐 奚贾《严陵滩下寄常建》诗:“已息汉阴诮,且同濠上观。”【词语汉阴诮】   汉语大词典:汉阴诮

  • 捉刀

    源见“捉刀人”。亦称代人作文章或顶替人做事。清徐述夔《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许三多〕于归后,为其婿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指飘落的树叶。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茫无边际的落叶萧萧而下,奔流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形容秋江景色,兼诉悲秋情怀。语出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 锯霏屑

    同“锯屑”。清唐孙华《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故人相别各一方,谁共清谈锯霏屑。”【词语锯霏屑】   汉语大词典:锯霏屑

  • 灵明

    源见“羲和驭日”。羲和的别称。汉 焦赣《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词语灵明】   汉语大词典: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