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清 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哭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见“鹬蚌相悖,渔人得利”。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演出风云阵。”


【典源】《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擒) 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今译】 战国时,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赶去对赵惠王说:“这次我来,经过易水,看到一只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长嘴鹬飞来,一口啄住了蚌的肉,蚌马上合拢蚌壳,把鹬的嘴紧紧夹住。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鸟了。’它们各不相让,谁也不能解脱。一位渔人走来,把它们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如果燕、赵两国长久地争持不下,我担心秦国会坐享渔人之利。所以希望您慎重考虑。”赵惠王说:“你说的对。”放弃了攻燕的意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双方相持不下,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

【典形】蚌鹬、蚬鹬斗食、鹬蚌、鹬蚌持、鹬蚌亡、鹬蚌相持。

【示例】

〔蚌鹬〕 宋·梅尧臣《书窜》:“其间因获利,窃笑等蚌鹬。”

〔蚬鹬斗食〕 南朝齐·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蚬鹬斗食,日月朏精。矧在乘舆,宇拆宙倾。”

〔鹬蚌〕 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鹬蚌持〕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只说鹬蚌持,渔人候,傍观将利收。”

〔鹬蚌亡〕 明·吴骐《感时书事寄计子山》:“每作蛇虫斗,深虞鹬蚌亡。”〔鹬蚌相持〕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鸡鹜乱争食,鹬蚌任相持。”


【词语鹬蚌相争】  成语:鹬蚌相争汉语词典:鹬蚌相争

猜你喜欢

  • 弧辰

    源见“悬弧射矢”。指男子生日。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五:“恭惟弧辰届节,寿缠增辉。天上神仙,身久留于寰世;山中宰相,望益重于华夷。”【词语弧辰】   汉语大词典:弧辰

  • 堂堂正正

    《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齐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后因以“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封神演义》九四回:“真是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之旅。”并列

  • 召平种瓜

    源见“东陵瓜”。谓退官归隐田园。元 马谦斋《柳营曲.太平即事》曲:“傲河阳潘岳栽花,效东门召平种瓜。”

  • 书中自有千钟粟

    钟:古代容器,用以盛酒或粮食。 旧时用作鼓励人读书向学之语。语出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元.马致远《荐福碑》一折:“兄弟也,你是看书的人,便好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

  • 鱼游釜内

    同“鱼游沸鼎”。《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见“鱼游沸鼎,燕巢飞幕”。《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词语鱼游釜内】  成语:鱼游釜

  • 看碑识蔡邕

    《后汉书.郭太传》:“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

  • 控鲤

    同“乘鲤”。唐王贞白《送芮尊师》诗:“他年控鲤升天去,庐岳逋民愿从行。”宋苏轼《醴泉观真靖崇敬大师真赞》:“眉间三出香而清,何必控鲤浮南溟。”【词语控鲤】   汉语大词典:控鲤

  • 江才

    源见“江淹梦笔”。谓凭借外力的短时之才。柳亚子《五月十八夜偕饮湖上酒楼即席分得真韵》诗:“江才阮涕新来尽,草草壶觞愧主宾。”

  • 潢污之荐

    源见“潢污可荐”。指以诚心祭祀。前蜀杜光庭《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辄罄潢污之荐。”

  • 南史笔

    源见“太史简”。谓良史直书史实。清顾炎武《杭州》诗之二:“谁为斩逆臣,一奋南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