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渡河
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6西乡县:七十二渡河“源出金竹山,其流萦回,有渡者凡七十二处,亦流入于洋水”。
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6西乡县:七十二渡河“源出金竹山,其流萦回,有渡者凡七十二处,亦流入于洋水”。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大宁都司。朵颜卫又称“五两案”,即蒙古兀良哈部,元时此部一支由漠北徙居朵因温都儿(今洮儿河源索岳尔济山)、搠儿河(今绰尔河)一带,后置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
一名宝胜山。又名资胜山。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62武冈军: 宝方山 “在济川门外。有岩洞八所,一栖真,二上屏,三太保,四朝阳,五迎阳,六芙蓉,七隐仙,八花乳,龙甲、神像皆滴乳所成”。
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清一统志· 台州府》: 新罗山 “在临海县西三十里。与八叠岭相望。鸟道巑, 登陟艰阻。 山多野果, 土人利之”。
即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帕里。《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帕尔宗城 “在日喀则城西南六百四十里”。1960年并入亚东县。帕尔宗,又作帕克里、波巴朗。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北帕里镇。
隋大业元年 (605) 开凿。为沟通黄、淮二大河的运河。《隋书·炀帝纪》: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西段起自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和洛水贯洛阳城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七十里。《寰宇记》 卷138新明县: “以新被明化为邑之称。” 圣历三年 (700),因水害移治渠江西岸。北宋开宝二年 (969) 属广安军
明置,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田市乡。《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新丰镇”条下:“(明)嘉靖三十二年,创筑新丰及零口、相桥、康桥、田市五堡。”清置田市镇。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水经·汝水注》: 汝水 “东历麻解城北。故鄤乡城也,谓之蛮中”。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壶井山下,亦曰壶井澳。《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 《旧志》 曰: “山突江中,居人渐绕成市。又东北曰磁澳江,中有孤山峙海中,分东、西、南、北四澳,可以避风,海舟常泊于此。按壶井亦即闽江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二十四年 (1391) 改为大田军民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湖北省咸丰县,属施州卫。次年改大田军民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