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桥瓮

七桥瓮

在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原名上方桥。清代始名七桥瓮,以桥身由七孔桥瓮而名。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兵营,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即此。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清营,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即此。


猜你喜欢

  • 五子山

    又名五华山、京兆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卷84武连县:五子山“在县北七十三里。西自龙州界,迤逦斜连马阁山顶,其山至此,特起五峰,雁行相次,高五百丈,因名五子山”。《方舆纪要》卷68剑州

  • 上方桥

    即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七桥瓮。《明一统志》卷6南京:上方桥“在正阳门外”。以近外郭上方门而名。

  • 武安郡

    ①北魏置,属凉州。治所在宜盛县 (今甘肃民勤县西南)。辖境相当今甘肃民勤县地。西魏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洺州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永年、曲周、武安、邯郸、

  • 连城山

    在今陕西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在“县北六里。山有十二堡相连属,因名。中有池,广二亩。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

  • 花丛垭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花丛镇。清于此置汛,设额外外委驻守。

  • 绵 (緜) 水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汉书·地理志》 绵竹县: “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 《元和志》 卷31绵竹县: “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蜀都赋》 ‘浸以绵、洛’ 谓此水也。蜀人称郫、繁曰膏

  • 古浪千户所

    明正统三年(1438)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古浪县。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古浪县。明正统三年(1438年)置,治今甘肃省古浪县。属陕西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为县。

  • 化州新墟

    亦名新圩。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合江镇西北新圩。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新圩在“州北一百里”。

  • 渚冬河卫

    明永乐十三年 (1415)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辉发河上流柳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吉林省辉发河上游支流珠敦河流域。后废。

  • 武宁站

    元置,在今广东惠来县东五十里武宁村。明改为驿。元置,在今广东省惠来县东。明改为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