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贤乡

七贤乡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因西晋“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而得名。


猜你喜欢

  • 紧江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锦江。源出长白山西麓,流入漫江。民国 《抚松县志》 卷1: 紧江 “源出白山前怀西北,流水势湍急,故曰紧江。会桦友河子、梯子河、旱河诸水,至花砬子与漫江相会。由源至口,约百八十里”。

  • 须朐

    即须句。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前638),“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公羊传》 作 “须朐”。《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北径须朐城西,城临侧济水,故须朐国也。”

  • 石孔山

    亦名射姑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寰宇记》卷11晋州临汾县:“石孔山有九孔相通,深不能穷。”《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姑射山”条引《新志》:“姑射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即古石孔山也。上有姑射、莲花二洞,其山

  • 峰门寨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二十五里。明万历中筑城,设巡司戍守。后移于中峒。

  • 大通军

    五代晋天福四年(939)置,治所在大通城(今河南滑县东北)。《旧五代史·晋书·高宗纪》:天福六年(941),“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浮桥为大通桥”。

  • 鲖阳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鲖城镇。《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 ‘在鲖水之阳。’”故名。西晋属汝阴郡。北魏属新蔡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一年 (591) 复置,大业初属准阳郡。唐初废。

  • 莄花隘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接越南界。《清一统志 ·太平府》: 莄花隘 “在上冻土州东 ( ‘东’ 应为‘西’) 三十里。……接越南界,有兵防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清时设兵戍防。

  • 大座堡

    明置,属宣化县。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三官堡”条下:大座堡“在府东北三十里。防宾州武缘诸山寇”。

  • 布哈公旗

    和硕特北前旗的俗称。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后迁今天峻县西北。

  • 吴孙集

    即今山东曲阜市北二十六里吴村镇。清乾隆《曲阜县志》卷36:“吴孙集,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