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冢
又称大唐天宝战士冢。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天宝街。唐天宝十三载(754)南诏王阁罗凤所筑,积尸为冢,以炫耀武功,名曰“大唐天宝战士冢”,通称“万人冢”。《清一统志·大理府》:万人冢“在赵州西二十五里。唐鲜于仲通及李宓之败,死者二十余万。阁罗凤曰:天子致讨,兵士何罪,遂敛尸葬之,其冢如山”。
又称大唐天宝战士冢。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天宝街。唐天宝十三载(754)南诏王阁罗凤所筑,积尸为冢,以炫耀武功,名曰“大唐天宝战士冢”,通称“万人冢”。《清一统志·大理府》:万人冢“在赵州西二十五里。唐鲜于仲通及李宓之败,死者二十余万。阁罗凤曰:天子致讨,兵士何罪,遂敛尸葬之,其冢如山”。
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为大凌河支流。《辽史·地理志》 利州阜俗县: “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即此。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资治通鉴》: 唐贞元七年 (791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五十里罗渡乡。明置巡司于此。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南部。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罗渡,人口 7880。清光绪年间开市。以罗渡溪得名。1949年为罗渡乡,1952年析置罗
亦名重石子、凌霄寨。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三十里明月乡东南。清光绪 《东乡县志》 卷1: 凌霄寨“原名重狮寨,亦名小寺坪。在明月场东南二里许。近因培补县城风水,建塔其上,名曰凌霄。其山周围四百丈,三面悬崖
即今浙江常山县治。自唐广德二年(764)以来为常山县治。(1)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天马,人口3万。唐初设常山镇巡检署。1936年分设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治今
即今甘肃泾川县南三十里黑河乡。《清一统志·泾州二》: 盘口镇 “有市”。
即下迮戍。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沔水北。《魏书·世宗纪》:景明元年(500),“荆州刺史桓道进攻(萧)宝卷下笮戍,拔之”。即“下迮戍”。
一作金源边堡。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天眷元年 (1138),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为东北路界壕。大定二十一年 (1181) 将界壕取直,“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
明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后废。明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阿思。属松潘卫。后废。